第8版:新作品

一位普通医者的坚守

□黄国荣

无名之名

田绍侠是老干部服务管理局医疗保健中心的中医副主任医师,为部队和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已40个春秋。

一位知名书法家送给田绍侠一幅“精诚世医”的字,因为他用“药袼褙”与膏药帮他解除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痛。一位工程院院士为他亲笔题词:“弘扬祖国医学,康寿人们生活”。这是因为田绍侠用养心通络膏,帮他控制了“三高”。一位演员为他题写了“悬壶十方,普惠黎庶”的书法,因为田医生用通心络膏和健脑膏,减轻了他心脑血管病的症状。

田绍侠研究发明的“药罩”1994年8月被中国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他一边实践,一边探索总结,在权威医学杂志发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抑郁症36例临床观察》《高频聚焦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高频聚焦美容仪治疗眼睑型汗管瘤106例》等多篇医学论文,他撰著的《面部皮肤病自疗与美容护肤》一书在2004年5月由昆仑出版社出版。

一个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战士,何以成长为一名中医副主任医师?除了他奋发学习,苦心钻研外,也得益于其出身中医世家,是“世医堂”第五代传人,他继承并发扬了田家“弘国医,扬仁德”的医德。

传承之承

“世医堂”的得名,缘自清代乾隆年间的宰相刘墉。相传,刘墉回老家高密县逄戈庄省亲,偶遇风寒,腰痛得下不了炕,田家祖上的田谌用膏药治好了他的病。刘墉为田家题了“世医堂”匾,并附对联一副:弘国医悬壶济世,扬仁德普救众生。“世医堂”成为田家世代行医的招牌,对联成为田家的祖训。山东高密和诸城一带的老人都记得城子村田家有个十余间房屋的“老药铺”,世代为黎民百姓治病。

“世医堂”第一代传人田宝真是秀才。高密、诸城方圆百里之内的百姓,生病都来“世医堂”求医。有个至今流传的故事:某天大早来了两位求医者,一位坐马车悠闲地赶来,一位是满头大汗背着粪篓子跑来。他们一富一穷,一慢一急,该先去哪家?田宝真先问坐马车的从哪来,家里的病人什么症状。来人说自己当家的是景芝杨进云,当朝进士,朝廷公务繁忙,劳累得成宿睡不着觉,听说“世医堂”有好方,先付定金,立即跟车走。背粪篓的急了:“田大夫,我是井沟傅家庄的,家里人昏倒地上,口吐白沫,只剩一口气了。求求大夫先去我家吧,费用秋后收了庄稼就还,要不她就没命了。”田宝真跟坐马车的人说,你家老爷的病是郁症,用药慢慢调理便可,我给你配几服药带回去吃着,改天我再到府上给他诊脉。傅家的病人急,治病得先急后慢。看病不分穷富,出诊先急后慢,田宝真为子孙立下了规矩。

第二代传人田树奎也是秀才,医术在潍河两岸颇有名声。上世纪20年代,李姓木匠给人家做家具,伤着了腰椎,痛得下不了炕,他让儿子用马车请田树奎,田树奎一听病情,给了他几贴膏药和一条药腰带,并交代了使用方法。没想到,贴上膏药,围上腰带,第二天疼痛就大减,3天后就能下炕,不到半个月就能做家具了。李木匠打了一个楸木大书柜和一个烫金木质大匾“妙手回春”,跟儿子一起送到田家表示感谢。

第三代传人田明三,本名田式昭,行医出道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时期。1939年正月二十五,诸城日军一名军官腰痛得卧床不起,日军医生束手无策。一名汉奸向鬼子推荐了田明三。他们把田明三抓去给日军军官治病。田明三拒绝了。日军把他关起来用刑,他宁死不从。他经商的哥哥田式古急坏了,拿三贴膏通过汉奸送给了日本军官,治好了他的腰痛。田明三被关押一个月后才被释放。

第四代传人是田绍侠的父亲田作骥。田作骥继承祖传医德的故事是田绍侠母亲用录音跟他说的。田作骥退休后重挂起“世医堂”的招牌,只坐堂不出诊。而今,“世医堂”后继有人,田绍侠的儿子田赛从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已是中医大夫。侄儿田径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八年制本硕连读班。

立志之志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田绍侠16岁考上了高中,父亲说:“是上高中,再考大学,走学业这条路,还是现在就跟爷爷学医?”田绍侠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跟爷爷学医!”田绍侠自己选择将医学作为终生事业。

一天,田绍侠正背着医经,当地部队的高参谋来找田明三看病。高参谋一眼看上了田绍侠,他问田明三为什么不让孙子当兵。一听到去北京当兵,田绍侠动心了,但又不想放弃学医。高参谋告诉他,当兵后也可以学医。1980年,田绍侠穿上军装到了北京。但他被分配到垡头农场种菜,苦恼得想哭。但他坚持天天读医书,抄背药方。白天劳动,晚上躲被窝里打着手电看医书。场长被他的学医精神感动了,给总参管理局领导打电话,建议把田绍侠调到机关门诊部去。没经过专业培训的新兵不能直接当医生,就把他调到了京西宾馆在传达室做首长接待员。这工作不只让他见到了许世友、杨得志、张震、廖汉生等著名将军,也有了学文化、学医的时间。他又报名参加了“全国医用古文学习班”,因为医经、本草、方书、诊法、养生等医学书都是古文。

1983年,北京中医学院面向部队招在职就读生。一看报考条件,田绍侠心凉了半截,他既不是卫生员,也不是高中毕业,可他太想学医了!缠着保卫科长磨。科长被他说动。于是他没日没夜“恶补”文化课,尤其是数学与化学,每天学到凌晨两三点,走路上厕所都在背方程式和化学公式。当他接到北京中医学院录取通知书时,他哭了。但在职学习很苦,平时跟其他战士一样上班工作,每到上课要请假,战友们自然有意见,田绍侠压力很大。

7月考上中医学院,年底京西宾馆撤消了军人编制,战士一般都复员回老家。领导考虑田绍侠考上学校不易,把他转到基建工程兵兵部。报到第二天,因为他年龄太大,他又被退回京西宾馆。他被重新分配到房建营,施工盖房子。整天搬砖、卸水泥沙子、拌灰,累得他捧起书没看几页就睡着了。他发现锅炉房的人夜里烧锅炉,白天睡觉休息,到锅炉房工作用补觉的时间去上课,可以不用请假。他给营长写了申请,营长很赞赏他的学习精神,让他去了锅炉房。烧一夜锅炉,白天在课堂坐下来就打瞌睡。几个月下来,他实在支持不下去。领导又把他调到警卫班。后勤部卫生处的张助理得知他一心学医的情况后,非常同情,主动找领导把他借调到门诊部工作,他终于干上了医务工作。

四年后毕业,他还是大头兵一个,海淀区卫生局给他评定了中医师职称。他毕业时基建工程兵编制撤销,他随门诊部归到总政白石桥老干部管理局,正式担任门诊部卫生员,转了志愿兵。1988年,老干部管理局缩减军人编制,不是复员回老家就是就地脱军装转业,他选择了就地转业,在门诊部当职工卫生员。

他的努力和坚持,领导和同事都看在眼里,1989年,组织上决定让他工改干,正式成为门诊部的职员干部,2000年评定为主治医师。为提高业务技术,他再一次到北京中医学院深造,2013年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业,2016年评定为副主任医师。

专业之专

对于中西医的关系问题,田绍侠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中医西医都是救死扶伤、为民众解除病痛的途径,西医偏重治症治病,中医注重治本强身,不必对立抵触,应该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爷爷传授给他42个祖传秘方,够他终生研究和使用。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关节炎、腰腿痛这些常见病,祖传的“神贴膏”、“腰围带”、“药袼褙”效果很好。不过,他发现生活改善以后,人们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越来越普遍,抑郁症、肿瘤等疑难杂症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些病症,他将家族秘方加以改造,辩证组合配药,炼制出预防、控制、治疗心血管病、抑郁症、肿瘤、皮肤病等疑难杂症的各种膏剂十几种。

头一个让他棘手的患者是患抑郁症的陈姓老人,患有长期失眠,痛不欲生。田绍侠按祖传的针灸、耳穴压豆,再配以中药汤剂进行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但一停药,旧病立即复发。田绍侠翻出爷爷留下的失眠症方子,重新给陈老人诊脉,根据他的脉象,调配药方,然后按照祖传的炼膏流程,精心熬炼研制。用了半个月时间,经过十几道工序的熬炼,炼出一种“解郁安神”的膏。服用半个月时间,老人的病改善了许多。

第二个让田绍侠棘手的病人是高密同乡王女士。她下腹长了个大瘤子,被诊断为“肠间质肿瘤”,三次手术后肿瘤又长了出来。家里背了一屁股债,丈夫也离开了她,她只能在家等死。田绍侠没碰上过这种病,他找出祖传秘方,对症选药,开了一副二十几味中药材组成的内服药方,另外又帮她配了一副外敷药方,把药碾碎后,用酒调和温炒,热敷在肚子的肿瘤处。用药一周后,她情况有所好转,用药两个月,肿瘤开始缩小。他根据病情,不断调整药方,给她制作膏剂长期服用。

田绍侠除了在祖传中医医术上继承研究创新,还主动向西医同事学习请教,努力吸收电子技术的优良之处。他编著的《面部皮肤病自疗与美容护肤》把治疗各种皮肤病的方法与药方,进行详细梳理。

老干部管理局在工作总结材料中写到:“仅在2010年,田绍侠同志便自费买了蜂蜜和中药材,包括西洋参、阿胶、海龙胶、鹿角胶、龟甲胶、三七、乌梢蛇等中药百余种,炼制蜜膏,免费送给老干部服用……”他自己说:“我是用金钱换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准,更好地为老干部服务。”

时代发展需要英雄、需要名人,更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默默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普通人。事实证明,追名逐利,惠利一己,行之有限;施仁布德,恩泽黎庶,行之久远。

2020-11-09 □黄国荣 1 1 文艺报 content57108.html 1 一位普通医者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