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专题/理论与争鸣

我写的是奔小康的历史

□丁晓平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一分子,用自己的笔为人类的伟大奇迹做一点记录员的工作,我深感自豪和光荣。这次采访的地方是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在采访前,我专门阅读了4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我要学习并懂得革命斗争的历史;一本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我要领会“滴水穿石”“笨鸟先飞”的脱贫经验;一本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我要明白社会调查的方法和乡村历史文化经验。同时,我还认真阅读了王宏甲先生的《塘约道路》,看一看神山村与塘约村有什么不同,避免我的写作成为脱贫攻坚题材的复制品。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神山,是我心中向往的地方,此前我还没有去过。作为一名军人,我向往着能够早日完成这次“朝圣”之旅,但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来井冈山,竟然让自己的人生旅程与伟大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了如此紧密的联系。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曾经滋养了一支人民的军队、壮大了一个人民的政党,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井冈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又率先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说句实在话,如果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神山村的脱贫故事不够写一本书,就是写一个短篇也不会有多精彩。神山村很小,只有54户人家,分两个小组,曾经有21户贫困户。既没有致富带头人,也没有特别突出的村干部;既没有可以作为文学形象来挖掘、塑造的典型,也没有作为新闻宣传的典型。因此,如何把一个村庄的脱贫攻坚写成一本书,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19年10月在神山村生活了7个日夜之后,我整整思考了三个月,然后又阅读了2015年至2019年有关神山村近100万字的所有新闻报道才敢动笔。这次采访,也为自己作了一次“扶贫工作”的“扫盲”。

如何把一个村庄的脱贫攻坚写成一本历史之书?那就要求我必须做到两点:一是面对乡亲们,我不仅仅只是一个记录者;面对读者,我不仅仅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不只是写好人好事的作家、写典型人物的作家,我要写出神山村乡亲们的精气神,写出新时代的中国乡土和乡土中国,写出一个让神山村乡亲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神山印象:一个村庄的脱贫攻坚史》完成了我的创作愿望,从一家一村、一乡一县折射了一个国家脱贫攻坚的历史,记录中国人民奔小康的历史。11月21日,我参加了“中国一日·美好小康”直播活动,我给每一位接受采访的乡亲们送了一本书,他们都非常喜欢,给我竖大拇指,说我写的都是真的,没有写一句假话。我知足了,我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2020-12-16 □丁晓平 1 1 文艺报 content57822.html 1 我写的是奔小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