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专题

推动小康书写向高质量发展

□施战军

近年来,《人民文学》始终坚持用文学的方式记录小康。继首发于《人民文学》的长篇小说《经山海》和《海边春秋》均在去年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发的报告文学《花繁叶茂》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今年两会期间央视一套热播,报告文学《阻击埃博拉》入选中宣部出版局主办的第四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2020年,《人民文学》继续发力,深入总结和研究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工作思路和落实举措,把握导向、力推精品。

《人民文学》2020年发表的报告文学,用丰富多彩的作品记录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感受与思考。如何建明的《诗在远方》、厉彦林的《延安样本》、艾平的《脱贫路上追梦人》、贺小晴的《高原之上:木里村幼素描》、林雪儿的《小谷溪村的今生》等。在2020年第7期设立“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特选作品”栏目,发表了潘小平的《晴朗的夜空为什么滴下露珠》和徐锦庚的《涧溪春晓》、欧阳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娇》、李春雷的《金银滩》等,展现老区的山乡巨变,记录和思索新时代全面振兴的中国精神风貌和远大前程。还有张庆国的《犀鸟启示录》,讲述云南边地 “观鸟”产业这个新时代新事物的故事,思考生命共同体意识的养成对人类历史的深远意义。我们曾发表《那山那水》《人间又是艳阳天》,记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准扶贫”的两个首倡地,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2020年第11期和第12期《人民文学》策划发表了卢一萍的《父子的大地艺术》和王国平的《一芽一叶总关情》,再写湖南湘西、浙江安吉两个“首倡地”,用真切生动具体的绿色发展故事为决胜全面小康关键之年、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留下美好的“新时代纪事”。

小说方面,第9期推出温燕霞的《琵琶围》,是本年度脱贫主题厚实又有特色的一部力作。2020年《人民文学》特别开设“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特选作品”栏目,发表了我们的另一部重点跟进作品——王松的长篇小说《暖夏》。2020年发表的于中城《老龙斑》、杨遥《父亲和我的时代》、邵丽《黄河故事》、沈念《长鼓王》、李约热《喜悦》等中短篇小说,探入小康时代乡村世情人心变化的细部,发掘新的文学层面。

孜孜以求,必有回响。国家新闻出版署刚刚公布了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篇目,一共15篇,其中从选题到内容由《人民文学》主抓并首发的作品占4部,分别是温燕霞的长篇小说《琵琶围》、徐静庚的报告文学《涧溪春晓》、厉彦林的报告文学《延安答卷》(发表时原题为《延安样本》)、海飞的长篇小说《醒来》。

记录小康的文学题材,眼界需拓展到总体和更全面的方位,并找准新时代的现实节点,比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从实现脱贫到乡村振兴的衔接。小康的标志不仅仅是物质的脱贫,还有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心理、精神、信念,当然还有对环境红利的获得。这更广更深层面的小康,在文学上如何展现,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再如,生态文明建设主题,需要从文学角度倡导引领创作的新形态,体现美好生活需要、面向美丽中国进程、贯彻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国自然文学,自然成为我们的主线中的“长线”。

记录小康的文学体裁,纪实体当然很重要,从规模上看占有绝对优势,但跟小说等体裁的创作一样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学性;小说和其他带有虚构特征的体裁,经过辛勤摸索,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但是距离“史诗性”作品的境界还有不少的路要走。常说小说不可有急就章,这有一定道理,但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整个中国已经到了新发展阶段,文化强国目标和时间表已经明确,身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我们,应该已经积累沉淀下无数够分量也可以讲得好的高品质故事了。从有没有、多不多到好不好,这关涉到我们工作的方位调整,而发掘这样的好故事,发挥创编互动的优长,发表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相匹配的高质量的作品,《人民文学》责无旁贷。

2020-12-21 □施战军 1 1 文艺报 content57881.html 1 推动小康书写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