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作品

慰藉乡愁的烟火

□李光彪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乡朋友相聚,不论谁邀约,都喜欢大老远跑去城郊乡村的农家乐。有时,也经常往城市的边塞地角钻,专门去那些带着一点点烟火味的“老灶味道”“乡村大锅台”“彝家土八碗”“乡村柴火鸡”之类的鸡毛小店,吃农家鸡、山猪火腿肉、羊汤锅、山茅野菜,痛饮几杯,慰藉乡愁。

此刻,我常常问自己:在这个从城市到农村电气化广泛运用的时代,所谓的“人间烟火”究竟火在哪里?

依我看,在每一个人渐行渐远的胎衣故乡。

那时,我还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却见证了老家的人间烟火。

每个人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举办婚礼是用火最隆重的时候。随着悠扬的唢呐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两个金童玉女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和两个老阿妈把娶亲队伍引进家,新郎新娘的洞房里早已烧起了一盆热烘烘的栗炭火,火把象征着夫妻结婚是打着火把也找不到的配对鸳鸯,通红的炭火预示着小两口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待客吃完饭,操办婚事的人家都会在自家的院子里,树枝搭成的青棚下,烧起一堆篝火,组织跳彝族的“左脚舞”。开场时,一般先由主人家弹响第一声弦子,唱响第一声调子,领跳三圈后,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前来帮忙的村邻乡党方可加入,手挽手,以篝火为圆心,围成圈,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起踏歌起舞。不论是谁家办喜事,都会迎来不请自到前来“撵脚跳”的客人。撵脚跳,顾名思义,就是邻村近寨的青年男女,打听到谁家有娶嫁的喜庆日子,就会互相邀约去跳左脚舞,同喜同乐,为主人家增添几分喜气。跳左脚舞的乐器大多以龙头三弦、二胡、竹箫、唢呐为主,伴随着吹树叶声、舞步声、吼调子声,抑扬顿挫,翩翩起舞。明事理的主人家常常会安排人在篝火旁摆出米酒、瓜子、糖果、茶水,让打歌跳舞的亲戚朋友随心所欲吃喝狂欢。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跳左脚舞的人越多,舞蹈的圈子越大,越标志着主人家家底厚实,人气兴旺。一曲又一曲,不同的调子、不同的舞步、不同的韵律,篝火不熄,歌舞不停,通宵达旦。不少彝族姑娘小伙正是在撵脚跳中,用弦子倾吐爱情,用歌声和舞姿展示自己的风采,相互认识缔结良缘的。

彝族男女青年除了撵脚跳,还有一种谈情说爱的方式“赶热闹”。这是一种约会的方式,双方必须先由一个人说好赶热闹的日子、地点、人数和见面联络的暗号,然后各自回去邀约。男的邀约小伙,女的邀约姑娘,男女人数必须对等,结婚成家的姑娘、小伙是不能去参加赶热闹的。赶热闹的地点一般选择在离村庄稍微远、比较隐蔽的山旮旯里,到了约定的日子,双方到达约定的地点,找一块平坦的草坪,拾些柴烧起篝火,以跳左脚舞为乐。尽情地唱,尽情地跳,谁的弦子最响,谁就最讨姑娘喜欢;谁的歌喉最清脆,谁就能引来小伙子多情的目光。一堆堆篝火熊熊燃烧,一曲曲情歌响彻山谷。

“隔是隔山箐,箐呀箐隔山,隔山阿老表,你要来呢噶,隔山隔水不隔心,做姊做妹要真心”。

“栽死栽活柏枝树,爱死爱活人家呢,哪呢好玩哪呢去,哪呢花香落哪呢”。

“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跳脚来,郎合心来妹合意,采朵茶花给妹戴”。

经过几次反反复复“赶热闹”,进一步加深了解,互赠礼物传情,双方相中心上人,就可以按照风俗请媒婆提亲订婚,操办婚事了。

姑娘出嫁前,娘家早已请木匠为姑娘制作了一张方形的嫁妆柜,柜子用红油漆涂抹过,柜子上有的画着两只喜鹊,有的画着两只鸳鸯,还有红艳艳的山茶花,红彤彤的喜字。除了嫁妆柜,还要买一个铁火盆,做一个涂抹着红油漆的木火盆架,一并搭贺姑娘,嫁出门之前,都要把嫁妆柜摆在堂屋里,举行娘家对女儿搭贺礼物的嫁妆仪式。常常是由母亲和婶婶把新衣服、新被褥、新鞋子、金银首饰,全部放在篾筛里,然后在燃烧正旺的火上面,反复过筛烘烤,才一样一样装进柜里。嫁妆柜里同时还放有少量的糖果、瓜子、大米和红纸包裹的栗炭,言下之意,结婚成家后必定早生贵子,有米下锅,香火不断,日子红火。

姑娘嫁到婆家后,如果另立门户分家,当年大年初二,娘家人就会邀约亲戚,买一些锅碗瓢盆等炊具,挑着腊肉、鸡、栗炭,炸响爆竹,到姑娘家热热闹闹“烧锅底”。并且由娘家人亲自烧火,操刀掌厨,用崭新的锅灶煮饭一起吃。意味着另起炉灶、另立门户姑娘才算成家立业。

故乡的人活着离不开火,死了也少不了用火陪葬。村庄里的人死了,尸体装棺时,同样要在棺材的四个角落放四根栗炭,一方面栗炭吸收水分,可防止棺材受水腐烂,另一方面昭示着死者到了另一个世界,仍然有火可用。下葬前还要拾些松毛和柴,在挖好的天井里熊熊燃烧,把井里的湿气烧干,把虫蚁烧死,然后再迅速打扫干净,把棺材放入井底,覆盖泥土,让死者热乎乎安息。并且送葬者返回家时,还要在路上烧一堆篝火,一个一个依次从火上跨过,用火驱赶妖魔鬼怪,避免把邪气带进家门。

故乡的人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像火烧过的茅草,离开一拨,又生一拨。只是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读书的读书,打工的打工,只有谁家操办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时,纷纷归巢,才能看到袅袅炊烟,才能吃到地地道道的柴火饭菜,才能看到篝火点亮的左脚歌舞,才能闻到故乡浓浓的烟火味。

火是故乡的魂,我从故乡来。如今,令人欣慰的是走出火塘这么多年,每年彝族火把节还能看到从故乡火塘复制进入城市的毕摩祭奠火仪式闪亮登场,薪火相传。

2021-04-14 □李光彪 1 1 文艺报 content59414.html 1 慰藉乡愁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