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新作品

一路晨光

□李少岩

秋天是沿着雨声的音律赶来的。

季节,似乎总是顺应天时的指派,该来的,适时就来了;该走的,来不及打一声招呼,转身离去。这不,昨天还是艳阳高照,燠热,沉闷,到了夜里,淅淅沥沥下了一场雨,又一阵风。清晨推开窗户,院子里横七竖八地铺了一层落叶,萧索,清寂,如摊了一地心事,一派秋的气象。

多年养成晨走的习惯。凌晨五点半,生物钟应时将我唤醒。于是乎,起床洗漱,换装出门。刚迈出大门几步,迎面一阵风吹来,浑身上下立时感到一丝凉意。我打了个寒噤,不禁思忖,这是时序轮换的讯息?大地之上,四季交替,我想象不出还有比风更为直接的信使?当绝大多数人深陷睡眠的海洋,我已经习惯用这种方式,贴近城市的梦境。

行至舞阳大道,跃入眼帘的路面豁然敞开了。这是经开区一条城市主干道,南北走向,橘黄色的路灯,柔和,轻盈,将平整宽畅的大道涂抹得通体明亮。整个城市尚在昏昏欲睡,行人稀少,鲜有车辆通过,白昼里车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市侩声,还沉在幽微的梦呓中。行走在明晰的光影里,我难免要去揣摩,这一脉温情的灯光,与宽阔的大道,算不算最长情的伴侣?

一路上,邂逅几位晨走者,行色匆匆,彼此没有交集。一辆洒水车呼啸而过,残留一地水花,粼粼地泛着光晕。如同此时的晨曦,迷蒙,深邃,缱绻而温婉。

与沉静的城市表情相对应的,是身着黄色马甲、缓缓移动的环卫工,远远传来扫地声,“唰,唰,唰……唰,唰,唰……”仔细聆听,这声音极富节奏感,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在唤醒城市的黎明。

走过去与一位环卫工聊天,他姓杨,很健谈,是邻县一位农民,问及他的家境,他说跟老婆在城里租房生活,有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上大学,一个念大三,一个在读研。我给他竖起大拇指,为两个出息的孩子点赞。人到中年,孩子成为他引以自豪的骄傲。我问老杨,还准备干多久?老杨欣慰地说,我身体还行,再干几年吧,等他们大学毕业,有工作了,我和老伴就回乡去种地,家里还有几亩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啊。老杨说完这话,目光滑向远处,黝黑的面庞显露出清浅的笑意,一脸安逸。

沿舞阳大道行走20分钟,在交通信号灯路口右拐,便是绿树掩映的滨江路。樟树,桉树,柚树,樱花树,桂花树,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树,它们相互簇拥,如同一排排伟岸的卫兵,俊朗,洒脱,葱郁宜人。滨江路修建十多年了,不论时辰,不分季节,随处花香四溢,微风轻拂,树木摇曳多姿。间或,几只灰雀在林荫中来来回回、蹁跹起舞,叽叽喳喳的啁啾声从茂密的枝叶里落下来,一地清脆。置身其中,心旷神怡。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舞水二桥头,一株苍老、遒劲的古樟树,被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这里,如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年年月月,守护这一方水土。

转入舞水河边,一条大理石铺就的小径,蜿蜒曲折,幽凉的河风扑面而来,令人恍惚。不经意间,偌大的河面雾气蒸腾、袅袅娜娜,仿佛坠入仙境。我喜欢水,水润万物,每次与之会面,心境澄明。一条河,与一座城的相遇,是不可多得的善缘,是天造地设的契合。

事实上,每当我行走在颜值渐新的城市中,吸引眼球的除了园林绿化、各色人流以及城市斑斓的夜空,最流连忘返的莫过于千姿百态的城市建筑了。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犹如北京的故宫、上海的外滩、拉萨的布达拉宫,在岁月长河中,这些形态迥异的建筑,是这个时代不可复制的精神坐标。

在滨江路南段,一簇粉红色的紫薇从洁白如玉的栅栏里伸出,探头探脑,它们仿佛是在隔空与我微笑,妩媚的样子清丽可人。一阵晨风轻拂而来,清新,温润。这座城市的美,无处不在。光鲜,但并不艳俗,奔放,而不乏含蓄。栖居其中,我们尽享当下生活的美好。

天色微明,人流渐多。我心里陡然萌生一丝念想:回家。对于每一位漂泊在外的人,回家总是最温暖的语词。

一路晨光,一路徜徉。和谐,包容,融汇,休戚与共,人们为这座城市赋予了太多的主题。

回家的路上,我的脚步愈发从容。太阳冉冉升起,沐浴在晨光中的城市,正在开启全新模式。

2021-10-11 □李少岩 1 1 文艺报 content61935.html 1 一路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