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与争鸣

新时代文艺胸怀天下的美学品格

□李明泉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党一百年来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历史经验十个“坚持”之一。胸怀天下,是共产党人了不起的品质和情怀。从当初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到如今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推进新时代文学艺术高质量发展,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通过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上下求索、锐意进取,鼓舞世界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胸怀天下的人类意识与国际视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更加密切。历史告诉我们,拥抱世界,才能拥抱明天;携手共进,才能行稳致远。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文艺应秉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胸襟和抱负,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深刻深入洞察世界波澜壮阔、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情势,善于抓住和反映国际重大题材,真实表现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一大批合作项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的故事;生动体现我国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在气候变化、减贫、反恐、网络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故事;积极描述我国搭建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一系列合作平台,为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提供机遇的故事;着力凸显我国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故事;大力抒写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故事,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提供具有鲜明中国形象、独特中华精神的优秀作品。

胸怀天下的文脉传承与大国书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礼记·礼运》大同篇描绘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学》中强调:“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修齐治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国家治理和世界发展的真切期许与美好愿景。曹操在《短歌行》中描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期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呼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尽管“天下”的空间范围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但“胸怀天下”却一直是中华民族念兹在兹的意愿和追求。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协和万邦”的和平基因,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新时代文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传承弘扬富国富民、上下俱富观,本固邦宁、政通人和观,爱好和平、自强不息观,仁者爱人、患难与共观,天人合一、仁民爱物观,向世界表达和传播中华文明“物无孤立”“大道无垠”的互联整体观,“万物皆化”“变不失常”的发展变化论,“物生有两”“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说,“执两用中”“中和为用”的中庸和谐观,坚守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立场和方法,反对静态固守,反对死板教条,提倡“当为”、与时俱进、锐意革新等哲学思想和东方智慧。新时代文艺更需要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

胸怀天下的创作境界与人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我国主动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实现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拿破仑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新时代文艺迫切需要把艺术的触角置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之中,既扎根火热的民族复兴现场,又瞭望汹涌的世界百年变局,主动融入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潮流,彻底摒弃蜻蜓点水、坎井之蛙、鼠目寸光、以蠡测海等狭隘观念,坚决反对“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等歪风邪气,热情讴歌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真诚礼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胸怀天下的思维拓展与美学表达。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针对国际反华势力填了一首气势恢弘的词:“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其思想冲击力、艺术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新时代文艺只有具有胸怀天下的广阔思维、整体把握的深邃认知、文化自信的笔底功力,才可能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和反映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展现新时代文学艺术的思想深度、哲学高度、艺术精度、情感温度和美学向度。胸怀天下的艺术营构和笔墨运行,需要回归到西晋陆机《文赋》所揭示的艺术创作过程:“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东晋玄言诗人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倡导“驰神运思”法则。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认为创作需要“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这些宝贵而精当的艺术创作思想,对我们观察书写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创作规律性的启示意义。

胸怀天下的艺术使命与世界文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在全球化、现代化滚滚潮流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文学艺术,是超越地域、民族的所有人类文艺的总和,反映和体现人类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观察和理解,绝大多数世界文学艺术都生动深刻地表现真善美,鞭笞假丑恶,颂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现代以来,我国文艺和世界文艺的交流互鉴就一直在进行着。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现代诗歌等都是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学习借鉴苏联文艺,如普列汉诺夫的艺术理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文艺对世界文艺的学习借鉴就更广泛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新时代文艺应自觉胸怀“国之大者”、把握世界大局势,在各种主题创作、各个艺术门类、各种表达方式的传承、借鉴、融合、创新上,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创作一批又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中国新时代文艺的独特贡献。

恩格斯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只要我们“坚持胸怀天下”,热情拥抱世界,就一定能为这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提供更加丰富而绚丽的新时代美学品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抒写新的时代画卷和恢弘乐章。

2021-12-20 □李明泉 1 1 文艺报 content62971.html 1 新时代文艺胸怀天下的美学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