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母爱的光辉

——读许震散文诗集《白发亲娘》 □尹小华

许震的散文集《白发亲娘》,回望和追溯了作者50年的心路历程,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生动感人,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优秀作品。

散文集分为三辑,共110余篇。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散文洋洋洒洒,或气势磅礴喷薄欲出,或激情澎湃青春荡漾,或儿女情长柔情似水。作者思维敏捷,感情细腻,语言功力非凡,无论是抒发亲情友情,还是描写军营生活,都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作者作为一个时代虔诚的写作者进行了真情袒露,竭力挖潜作品的高远和有价值的反思,显示出作家大的情怀和格局。

第一辑为“根之源:娘、故乡和愈飞愈远的记忆”。从《白发亲娘》中,让我领略了一位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1995年,许震成婚的第二天,妻子跟娘怯生生地喊了一声“娘”,娘羞红了脸,随即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五元钱说,你嫁给我五儿子受穷来了,我这个当娘的就这些钱,你受委屈了。娘万事不求人,为了给她最小的儿媳妇点见面礼,挡挡面子,便偷偷地捡别人扔掉的塑料瓶,每次只捡两三个,卖一两毛钱,生怕传出去,给孩子们丢人。这带着娘体温的五元钱,是她一毛毛积攒起来的,也是在许震婚礼后的当天,悄悄到小卖部换来的。

1988年,娘在给大姐去看孩子之前,找算命先生算了一卦,说俺儿子还在当兵,要是娘进了城,房子塌了,娘不在身边,俺儿回来心里得有多难受。后来算命先生告诉娘她儿子能留在部队提干部,娘这才开心地笑了。直到1996年,娘给许震看孩子时,他才知道娘当年给自己算卦的事。便问,娘,您怎么不早说呢?娘说,早说怕你不努力。为了报答娘的养育之恩,在娘谢世的半年前,许震给娘洗了一次澡。此时的娘,早已患上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然而,等给娘洗完澡,她却说出了令许震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洗洗轻松多了。作品空间和画面感立体,此情此景活灵活现地展现眼前,我边看边泣,直至泪流满面……

第二辑“茎之茁:入水的长城”,是作者军旅生涯的记述,也是他人生最美好的青年时代。《入伍》《军号》《女兵》《战友》《考军校》《军嫂》等作品都印记着军人、军营特有的符号。作者在这里巧妙地采用了“碎片化”的组织方法,避免了“回望式”经验写作中因篇章之间地位平等给阅读带来乏味的感觉。

《梦里挑灯看剑》记载:作者曾有8年的机关工作经历,下到基层任政治教导员一年半后,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反思——兵是部队行政干部的主要工作对象,没有兵,还要我们这些“官”干什么?兵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兵的忧愁就是我们的忧愁,兵的幸福就是我们的满足。我从到基层报到那天起,就融入了兵中,不仅对兵感情浓了,围绕兵想的事情也多了,对兵的认识升华了,更想为他们歌,为他们唱,为他们写一部关于他们的书,书的名称就叫《兵事》,取自《孙子兵法》第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也。”作者通过内省的审美眼光和生动鲜活的表达,在敞开心扉的同时,也把军人的情感价值传递给了读者。他的这些品质和作风,来自“母亲”,是家风传承的最好佐证,是军旅生涯中党组织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第三辑“叶之风:白发站立成岁月的桅杆”,记述了作者转业地方后工作和生活的时光。《长征不休》中讲述了2012年5月,许震参加了北京作协组织的赴四川采风活动。期间,作协组织作家参观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随着讲解员生动的解说,将作家们渐渐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许震边听讲解边思考,红军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和随时掉进大渡河被淹死的危险,夺下泸定桥,当年的革命先驱这样拼命为了谁?当代的共产党员还有没有这种意志、品质和精神?自己作为一个党员、一个作家,应当做什么?怎么做?从一连串的问号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责任感、热血担当和家国情怀,让读者透过战争的狼烟、风云与血污中盛开出的真实生动、抒情唯美、质地异样的文学之花,认识和体验极端环境下的英雄之美、精神之美和人性之美。

《白发亲娘》集结的作品,皆由母爱的光辉照耀。许震笔下的母亲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她代表着家国苦难中磨砺出神圣光辉的那一代优秀女性,她们勤劳、勇敢、坚韧、顽强、宽容、礼让、知情达理、胸襟开阔……许震兄妹七人,父亲去世时,丢下了四个没有成家的孩子,许震和他小妹才刚上小学。娘擦干眼泪,一个人撑起家,最终把四个孩子培养成人,又亲手看大一个外甥女和两个孙子。这就是母爱!无私的母爱!神圣的母爱!即使在异常艰难的日子里,她的头也是抬着的,对真善美做出了最质朴的解读和身体力行。这正是高贵品质和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坚韧精神的缩影。

每当谈及母亲、母爱时,许震都会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去仰望记忆中的母亲,在泪眼婆娑中,回忆母亲的过往,继而徜徉在母爱的光辉里,去感知母爱的无际与无涯。

2022-04-27 ——读许震散文诗集《白发亲娘》 □尹小华 1 1 文艺报 content64564.html 1 母爱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