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中国

面对大自然的深情倾诉

——读艾平散文集《隐于辽阔的时光》 □阎晶明

作为一个作家,艾平当然愿意也可以写作更广泛更多样的题材,但是可以说,经历几十年,她最执着、最集中、也是成就最高的创作,是她对最熟悉的自己家乡呼伦贝尔的抒写,这本身就是她作为一个作家责任感的体现,因为我相信对她来说,她一定会有这样执着的想法,那就是呼伦贝尔之大、之美、之大美,是外面的很多人所不知道的。作为生长生活在呼伦贝尔的作家,有责任把它写出来告诉世界。可以说,呼伦贝尔是她无尽的写作资源,这种资源不但是题材上的,更是情感上的。

《隐于辽阔的时光》是艾平散文创作上的一次集中发力,也是一次新的转型,有坚持,也有新的变化。她仍然是写草原,仍然是以呼伦贝尔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是这一次的新意又是全方位的。

首先,阅读之初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艾平在散文语言上诗意化的自觉追求。这种诗意不是赞美词的更多叠加,而是从中表达出某种具有超越性的意义,甚至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化表达。比如这样的句子:“我看见月光跳进了老祖母的眼睛,把往事照亮。”有些句子又很有草原味道,仿佛是来自草原地区的谚语,比如:“你少说话,你做的鞍子会说话。”

二是在感情表达上更加深沉,更有厚度和深度,同时又很注重知识性的贯穿,对于草原上的森林草木和各种动物的习性进行描写,在细节化的描写中,又努力传递大量普通读者不甚明了的科学知识。多篇散文中对草原上动物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是下足了功夫。比如对雄鹰、棕熊、马和丹顶鹤的描写,既是源于平时的精细观察,同时也多来自于科学的知识。

三是在抒情性和知识性的同时进行有人物、有故事的叙述,而且这些叙述中还突出了一个具有当代性的主题,那就是人必须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必要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这种对于生态文明的表达不是在一篇两篇中,而是在绝大部分篇章里都贯穿有这种自觉意识。她的多篇散文里有家人、有牧民,也有护林员、管理员、工程师,有草原上各种身份的人物。呼伦贝尔不仅是原始的大自然,而且是正在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

四是艾平常常能够在一篇散文当中,把以上这些要素尽可能多地表达出来,使得作品更加立体,信息量更丰富,情感更饱满。比如《你见过猞猁吗》这篇散文,既有对大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对一个动物生命的变迁史、被人类驯化历史的描写,同时还叙述了“我”的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家庭亲情,这一切都互相交织穿插,构成一幅丰富立体的、有长度、深度和广度的图景。

《隐于辽阔的时光》里,很多描写非常逼真,颇有象征意味。比如对于草原上大雪景象的描写:“大雪漫漫,天地浑然,没有四面八方,没有古往今来……”等等,很有表现力。多篇散文也有草原上生活的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比如锯羊角的额吉、做手把肉的女人、抗疫的医生护士,等等。

艾平的创作从来没有离开过呼伦贝尔草原,《隐于辽阔的时光》可以说是她最深情的一次表达,也是最深入的一次思考,同时还是站在一个新的时代方位上,对于人、对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吁。她把对草原、对草原上的万物、对草原上生活着的人们的热爱,全部聚集起来,进行了一次深情倾诉。《隐于辽阔的时光》是她个人散文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同时也是当下散文创作中难得的佳作。

2022-05-06 ——读艾平散文集《隐于辽阔的时光》 □阎晶明 1 1 文艺报 content64640.html 1 面对大自然的深情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