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从点横撇捺到天地人生

——读《汉字有张人类的脸》 □彭 程

对一位写作者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题材领域。在散文写作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文体崇尚充分自由,鲜有拘囿,这当然是其优长之处,但也可能导致一种情形,就是选材上容易浮泛汗漫,造成同质化的弊端。这种情况下,具备个性、易于辨识的内容表达,就更容易吸引阅读者的目光。张金凤的散文较为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品质,她的新作《汉字有张人类的脸》仿佛众声喧哗中一个独特的调门,一群模糊的身影里一个清晰的面孔。

在收入这部书里的数十篇散文中,作者聚焦一个个最为常见的汉字。这些生活中不可或缺无法避开的符号,对平常人可能是工具,但对于一个习惯于沉浸在精神生活中的人来说,则更多是滋养心灵的营养品,是每一天的空气和阳光。每一篇作品,都是立足于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汉字,它们被作者仔细地辨识、从容地品匝,从字形结构入手分析其意义和蕴含,揭示其深意和玄妙。所有的情感抒发、思绪驰骋,都是以这一个个不起眼的方块字作为原点而展开,演化铺陈出满天云霓,一地风絮。

书中首篇《点横撇捺》有一种总括的意味,仿佛一双眼睛自高空俯瞰在下方田野上排列的士兵方阵,而每一个士兵便是一个汉字。在作者眼里,汉字的几种最为基本的笔画是“汉字的经络”,偏旁是“汉字的骨架”,部首是“汉字的血肉”,而音韵平仄是“汉字的气韵灵魂”。它们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汉字血肉丰满的生命,它们是支撑起意义空间的底座,是一座房子牢固的地基。

在这样一种视野下观看某个具体的汉字,就好像一个人走到眼前,被近距离地端详打量,眉目清晰。它们都被赋予了作者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带着温度的、打上了自己的灵魂印记的。如在《简与淡》一文中,“‘简’的构字‘门内有日,门前有竹’”,“门厅内旭日升,所以阳光祥和,心境开朗,所以简必不贫;门前有千竿竹,青翠窈窕,淡泊高雅,所以简必不陋”,而“‘淡’就是‘三水’携‘二火’,是中国字里最矛盾也最具哲学意味的字”,“火属阳,水属阴,阴阳调和共生才是大势。人生,悟透一个‘淡’字,境界就大了”。经由作者的表达,这两个字仿佛一对姐妹,彼此呼应唱和,引领读者走向一处远离浮华喧嚣、平和宁静的胜境。而在《贪与贫》《拿与舍》《进与退》等文章中,题目上的同义或近义变作了反义,进一步宕开了思考的空间,蓄积了表达的张力,相反相成,对立互补,辩证思维的特征也更为明显。

作者对于被自己选中的每一个汉字,都是剥茧抽丝般一层层地考察辨识,鞭辟入里。每篇文章的展开都遵循了这样的路径,每个字的解读都体现出某种试图穷尽的努力,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在这样的追寻中,对象的意涵在不断地显露、扩展和延伸,最终构建出了一个个独特的小天地,通向的是纷纭而深邃的启发。这种目光注视下的一个个汉字,精微而宏大,言近而旨远,藏着生命的脉动、生活的玄奥、天地的道理,恰如作者所言,“一字藏天机”。

这种解析不是程式化的机械的拆卸,而是融入了作者的心性趣味。如一个“小”字,从字体上看,“这个字的字形有些娇憨的憨态,中间的‘竖钩’就像一个初入学堂的小学生一样,笔直地站着,等待先生交代事宜。但他的幼小顽皮之态无法限制得住,他‘勾起’了脚尖,显示出他的不安和好动的本性。”对于这样的解说,是作者的性灵和胸怀的投射,反映了她的想象、情调和美学。这使探颐索隐变得趣味盎然,仿佛道路两旁摇曳生姿的杂花野卉,能够让一个孤独的旅人感觉到情志畅达。

所有这些对汉字的解析、阐释和想象,都有一个共同的旨归,一条贯穿其间的脉络,就是揭示或者建构它们与现实人生的关联,诉说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表达令其心仪的美学观念和价值追求。通览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这样的人生境界的认同:静默、沉潜、淡泊、洒脱,心无挂碍,神驰天地,过一种审美的、智性的人生。在表达情感诉求和人生姿态的背后,是作者对于自己赖以行止歌哭、安身立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某一个或几个具体而微的汉字,是每篇作品中的主角,但全部作品背后一个共同的隐形主角,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些或简单或繁复的字,就是一脉脉儒家经纶,道家智慧,佛家禅意,更是一脉华夏的文明圣泉。”了解一种物质的特性需要从分子层面入手,这部散文集也是从汉字这个最基本的文化单元开始,踏上了追溯一种悠久而灿烂的文明的途程,从极小极微迈向至广至大。

对一个醉心写作的人来说,所有意义与价值,首先是在文字中获得寄寓和衍生的。作为文学的最基本构件,一个个汉字就如同一块块方砖,垒砌成了历代文学杰作的房舍和楼阁。诚如书名所言,“汉字有张人类的脸”,表情流露出的是心思。在形形色色的文字中,我们能够读到有关天地人生的种种消息。因此,对于它们持久而专注的凝视,以及将获得的种种感悟诉诸表达,自然也就具有了独特的价值。

2022-05-18 ——读《汉字有张人类的脸》 □彭 程 1 1 文艺报 content64819.html 1 从点横撇捺到天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