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文学评论

生态与科技:新山乡的美丽元素

□李兰玉

作家余艳以深入生活的实际行动写出了《新山乡巨变》,以此向前辈作家周立波先生学习、致敬。其中既包含她对家乡的感情、对时代生活变迁的敏感,也包含了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态度的继承。

作品从《山乡巨变》的生发地清溪入手,所写的故事内容与今天新时代的山乡状况,和周立波时代的山乡巨变有了一种创作上的连接、传续,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对照。从作品中能够看到整个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脚步、历史巨变的印记,能够看到当年的农业生产和今天的农业生产的区别、过去乡村意义和今天乡村意义的区别,能够看到文学新人的涌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新人,作品对于今天的文学新人的把握,对同题材创作也是有着一定启示意义的。作品中还能看到推动乡村振兴的各种力量,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科技、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从这样的对照中彰显新时代的伟大变革。

在近年书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我们能阅读到新时代大量的山乡变化,而清溪突出的特点是:农业的工业化、科技乡村,对生态文明的追求与建构。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本土经验,也在探索、形成示范世界的发展方案。“科技清溪”就在书中有多层面的表达。当年周立波几次捐稿费抢救下的梨园,现在已经生长成用大数据管理的一座果树山,每棵树都有“身份证”,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这棵树的全部信息。农户对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全方位技术改造,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看到农场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耕作过程,电脑监测农田、手机操控农事,坐在办公室也可种田,山乡大地“村民生活智能化、生产环境数据化、劳动工具机械化、生产过程可视化”等等这些,超越了现代性反思中现代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之间的二元对立,超越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与生态理念观照下的“可持续发展”的完美对应。

在巨变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如“大山正在恢复生机”等多个章节,写到了从开矿到环保,再到在环保中的发展。如水竹凉席产业曾让当地农民致富,但伴随而来的是水污染严重、大量农田寸草不生,他们便调整为“两头在外、中间集中”的产业整治思路,实现产业升级,还家乡竹乡风貌;比如“废水革命”以及清溪景区的建设等。这个进程中的确存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所阐释的现代、前现代、后现代并置的现实景观和文化时空,而到了今天,农业的工业化、数字农业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和实现,让绿水青山真正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的美丽家园。“新山乡”不仅吸引了游客,也让曾经远行的游子回到故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蝶变让“希望的田野、清秀俊美的故乡”依旧。中国智慧在清溪,科技推动了生态重构也助力了美丽生活的建造,这是非常独特的本土经验。在科技推动生态方面,作品如能有更多点和面的表现,笔墨能够更为聚焦,也许还会更好。

(作者系《人民文学》副编审)

2022-05-18 □李兰玉 1 1 文艺报 content64840.html 1 生态与科技:新山乡的美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