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中国

塑造具有浪漫情怀的洞庭湖渔民形象

——长篇小说《春柳湖》创作谈 □杨远新

创作一部反映中国淡水渔业百年变迁的史诗小说,是我几十年来追求的目标。越是对其深入研究,越发觉得,中国淡水渔业的生存发展之路,与中国农业的生存发展之路既同又不同,渔民与农民既似又不似。农民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渔民则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甚至被忽略、被遗忘。而从对社会发展、对历史进步、对人类生活所作的贡献而言,渔民的地位又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很快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康庄大道;而渔民则一直处于一家人、一条船,水上漂流、四海为家,岸上无居所、生产无田地、子弟无学上、医疗无保障、血吸虫病危害一代又一代的落后状态。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现状,1966年2月,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改造连家渔船,实行陆上定居的伟大号召,深得广大淡水渔民的响应。位于西洞庭湖畔的春柳湖渔村,早在中央文件下达之前,就已经在新任党支部书记黄春江的带领下,开始了探索和试验,而且数次向省市县三级党委直至党中央写信反映渔民的迫切要求。党中央的决策完全顺民心、得民意。春柳湖渔民抓住这一机遇,开发利用湖中的鲤鱼滩,重获新生,建起了社会主义新渔村。过去,“有女莫放渔民家”,如今,“有女争放渔民家”。春柳湖渔村成为了全国样板渔村。240万字的长篇小说《春柳湖》(全四部),全景式地反映了这一特定生活。

我出生在西洞庭湖畔的一户亦渔亦农家庭,工作后又在全国样板渔村蹲点十年,亲历亲见了渔民改造连家渔船、实现陆上定居、过上幸福生活的巨变过程,深切感受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渔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设新渔村。

为了表现好这一严肃题材,我和杨一萌、陈双娥作了艰苦而又大胆的探索。首先抓住渔民的特点,进行重点突破。我们发现渔民身上最显著的特质是心怀宽广、浪漫大气,他们之所以浪漫,根本在于他们从不把天灾人祸、贫穷落后放在眼里。春柳湖的渔民,尤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12个孤儿,尽管背负寡妇村、绝代堤的阴影,但依然乐观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力图改变现实。新中国的成立,让他们翻身做了主人,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孤儿出身的党支部书记黄春江决心改变渔民千百年来四海漂泊、居无定所的现状,凭双手改变荒滩废水,建设美好幸福家园。

《春柳湖》的创作,前后跨越50年,支撑我们坚持到底的,是出于对渔民的真爱。如果说一部作品就是一条大江,那江里滚滚奔腾的,就是作者的情感,或者说,是作者的情感催生了江里的波涛。爱是情感的基础。没有爱,情从何来?爱得越真挚,情感越浓烈;爱得越深沉,情感越长久。来一场天长地久的爱,这是写作长篇小说的基础。让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这是作者写作长篇小说必须具备的真功。唯有登峰造极的爱,方称之为浪漫。

浪漫孵化理想,浪漫催生目标,浪漫凝聚情感和力量。不具有浪漫情怀的人,干不成大事,成就不了伟业。想想那些开天辟地的巨人,他们在建党之初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就连开会的场地都要租借。但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浪漫情怀。他们心中已经装有了中华民族百年发展的宏伟蓝图。黄春江引领建设的虽然只是洞庭湖西隅的一个小小渔村,但所显示出的英雄气概和浪漫情怀,与那些巨人是完全一致的。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浪漫是知识分子的专利。大字不识的渔佬儿,岂知浪漫为何物?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天作盖、地作被、五湖闯荡、四海为家的生存方式,正好养育了他们的浪漫情怀。

凡浪漫的,也是痛苦的,当然最终都是光明的、美好的、幸福的。黄春江带头进行连家渔船社会主义改造,让渔民上岸定居,历经磨难、峰回路转,最终建成了美丽新渔村,特别是建成了现代化渔业集团。一开始,对于黄春江绘制的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规划图,根本没人相信,觉得是天方夜谭,是他的一厢情愿。想象是美好的、浪漫的,但是不可能实现,甚至被持旧观念、旧思想的人讽刺是白日做梦。他勇敢地反驳:当年一群年轻人创建共产党,为的是夺取天下、改变天下,不也被人嘲讽为白日做梦吗?可结果如何?当蓝图变为现实时,持旧观念、旧思想的人仍然不肯认输,还想走回头路。黄春江对他们的态度是挽救、教育、给出路。这越发体现了他宽以待人的浪漫情怀。

黄春江的爱情,也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一个穷得浑身上下只剩腰里一根草绳的孤儿,竟然与美貌如荷花的“渔霸”渔主的外甥女相恋,与此同时,又被人见人爱的梅秋华所爱。三人之间的爱情曲折而神奇,深深烙上时代和社会的印痕。一场爱情马拉松,历经大半个世纪,两个女人对他的爱从未因阴晴雨雪而改变。他深陷其中,而能以大局为重。这种三人之间的恋情,最终结局出人意料,充满诗意与浪漫。

黄春江身上的浪漫情怀,体现在各个方面。他亲手策划导演了匡世宏和朱秋萍的婚姻,浪漫中包含苦涩,甚至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黄春江有着与时俱进的反思精神,既与自己的内心、又与外部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抗争,最终获得思想的解放,使本来荒诞的婚姻,变成了幸福的大结局。

黄春江的浪漫无处不在。他的鸡公斗架只能赢不能输,赢了奖励猪油蛋炒饭,输了吊在树上一顿抽打。他送渔民远征东洞庭湖时说的一段话,又可品出另一番滋味。他并不是只要成绩而不顾其他,而是始终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他抓工作总是做一、看二、想三。从他对一只甲鱼做出的大文章,就足以看出他的超前思维和眼光。他能够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水产专家刘筠请进春柳湖渔村,又能够把刘筠的得意门生留在渔村安家落户,春柳湖因此迎来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小说开篇营造了强烈的悬疑氛围。一个看似偶然而又必然的原因下,年过半百的“我”被委派到西洞庭湖畔的龙寿县出任副县长兼县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上任伊始,就遇上了一起蹊跷的人命案。全国淡水渔业战线改造连家渔船、实现陆上定居的样板春柳湖渔村党总支书记黄春江,亦是“我”的忘年交,去县公安局看望新上任的公安局局长,在返回渔村、经过两水一堤时溺水身亡。是意外?是谋害?公安局局长挑选“裁缝神探”“柔情神探”“洞庭蛟龙”组成专案班子,深入春柳湖渔村展开侦查。调看监控录像发现,黄春江被一长发披肩白衣女子用两轮摩托车载离县城,经过两水一堤时,人车均坠入春柳湖。几番打捞,既不见人,也不见车。这显然是一起蓄意谋害案。为了追查真正的凶手,公安局局长对春柳湖渔民釆取了传统的排除法。调查走访,询问交锋,推理分析,整个侦探过程,全景式地回放了黄春江坚持连家渔船改造、实现陆上定居,矢志不渝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传奇人生之旅。

表现手法与内容的统一至关重要。《春柳湖》融悬疑、推理、描摹、抒情、辨析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熔中国传统小说特质与欧美小说技法为一炉,既有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又有浓墨重彩的场景描写,既符合浪漫主义,又不失现实主义,热烈讲述中国淡水渔民的故事,倾情塑造中国淡水渔民的形象,大力弘扬中国淡水渔民的精神,精心传承中国淡水渔民的情结,真实、深刻、好看、耐读。

2022-07-04 ——长篇小说《春柳湖》创作谈 □杨远新 1 1 文艺报 content65485.html 1 塑造具有浪漫情怀的洞庭湖渔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