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

天地大美有哲思

——读《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于 青

徐立京著、徐冬冬绘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一部细致讲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著作,这本书由近80篇优美细腻的散文随笔和140余幅抽象灵动的特色画作组成,以时间为线索,以物候为观照,每一篇散文既是对画作的解读,也是对节气的描绘,文画互补演绎出天地大美,展现出时间哲学与生命之韵。

二十四节气几乎涵盖了中国哲学最核心的命题,并且让这些命题成为国人的生命日常。作为黄河流域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二十四节气既是指导北方农事安排的时间节点,又包含着丰富习俗的岁时节日,兼具天文历法与社会文化双重价值。进入现代社会后,在漫长岁月中积淀下来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观念、民俗活动等,又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诸多新的时代意义,其文化生命力不断得到延续。

如果说二十四节气是国人生存的背景和时间、生产和生活的指南,那么七十二候则是天地变化的微观反映、传统文化的揭示密码。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间隔15天,每15天又分成三候。每一候都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比如植物候包含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节气、物候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和生命的热爱,这正是贯穿本书的线索。

书中讲述二十四节气是细腻的,通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读和古今文人墨客对节气诗词的引用,处处彰显了文化的积淀,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语言的娴熟运用。如谈论立春,认为春木之气以那破冰融雪、改天换地的气势,以一种特别的美感呈现出来,塑造出立春在二十四节气中独一无二的内在气质。并引用唐代诗人元稹“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来描绘非同寻常的立春之力与立春之美,写道:“如果人们能体悟到立春那开启春天、开启四季的动人心魄的力量,体悟到柔美的春天是以势不可挡的气势磅礴登场的,那么对春天的到来,内心在喜悦之外一定会多几分敬畏。”又如赏析小满,认为《四季》画作对小满的描绘,正是以阳气的振奋作为基本的特征,并引用《诗经》的记载:“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表达苦是夏天真正的味道,也正是生命成长的味道。不经历苦味,生命便无法走向成熟。这是小满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本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由自然、气候升华到生命和传统,帮助读者以超越功利的移情、审美和创造方式,建立人与世界之间广博而恒久的情感关联,并找到精神生命的安顿之所。

如书中在谈论冬雪时所说:“涌动的灵魂,永远不缺少色彩,不缺少温度。风吹叶落尽,寒积而成雪,生命的气息即使处于天地闭塞之中而终将凝结,灵魂的翅膀也总会在那风雪飘过的天空中凝固成飞翔的姿态”。的确如此,冬之生命的沉寂,是生命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生命的状态可以是静寂的,灵魂却依然活跃着、跳跃着。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即使到了沉寂的冬季,只要灵魂涌动着,就一定能够在静寂中得以积累,得以蜕变。

不仅仅是以文化人,书中的画也别有风味。虽然描绘二十四节气的图书比较多,但用中国抽象绘画语言完整描画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的系列艺术创作还是第一套。书中的画作运用的虽是西方抽象绘画语言,其灵魂却是中华传统艺术精神,其纸笔又是中国的传统宣纸、毛笔,色彩浓烈、肌理独特,真正达到了一种中西交融、守正创新。

初看时觉得抽象,读完文字再看,又有新的体会,结合四季的变迁,对画作慢慢静心品鉴,从主题、颜色、纹理,展开想象,犹如身临解冻的河流、和煦的阳光、跳跃的飞鸟、绽放的鲜花、松土的蚯蚓……画家写道:“《四季》的创作,始终将‘气’作为生命之‘真’的源头,来观察四季之变。‘二十四节气’的阴阳两气之变,归于太阳转动所带来的黄经角度的变化。‘七十二候’中,阴阳两气互相转换交变所带来的气韵生动,是宇宙世界和谐之美善的体现,这正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组画所表现的生命精神境界”。了解了画家的“气”,便找到了看画的钥匙,也正是这种贯穿全书的精气神使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老树”发出了时代文化的“新枝”。

掩卷遐思,画家充满哲思性的创作,辅以优美的文字记录了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让人在字里行间感悟着新的绘画语言所蕴含的新思考。阅读的过程成为与作者和画家对自然与生命感悟交流的过程,通过一番交流比较反复,觉得自己的认知也得到了升华,既丰富了美学的享受,也在节气变化中触摸时间哲学、自然力量和生命力量,情不自禁对春风、夏雨、秋露、冬雪和自然、天地、岁月、人生有了更多的哲理思考,从日月运行的“轨迹”和四季更替的节律里对圆融、中庸、变革和精进的精神获得更多体悟,或许这就是读书的收获。

2022-08-10 □于 青 ——读《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1 1 文艺报 content66073.html 1 天地大美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