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向孙犁先生学习办刊

□庞云初

数年前,我在市里的一家金融单位工作。有一天,家乡文联的负责人找到我,要我接手镇作协的工作。基于读财校时编过油印刊物和几十年来对文学的兴趣,以及对家乡的感情,我答应了。不久,我决定办一份刊物。

要办一份怎样的刊物?我想到了孙犁先生。孙犁先生在编《平原杂志》时,提出过一系列办刊意见,其中三条让人印象至深:一、“通俗的综合性的文化杂志”。二、“我们的这个刊物是决心为广大群众服务的,眼睛是向下的”“希望这个刊物能担负起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两方面任务”。三、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农民、区村级干部、中学高小学生、村剧团、工农干部。

乡镇刊物要生存发展,要开花结果,最根本的就是要明白到底服务于谁的问题,再根据此思考文稿内容应有哪些特点和特色。于是,一本以“地方特色 时代风貌 精神家园”为宗旨的《吕城》杂志雏形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开始了第一期的准备,困难却接蹱而至。人手、稿件、排版、校对……孙犁先生参加抗战后,主编(编辑)过多种刊物,当时,条件艰苦,居无定所,物资匮乏,常常是他编、刻、印全揽下,还要搞创作补充版面,“我一个人又要下蛋,又要孵鸡”。但他迎难而上,所编刊物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并且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痕迹。

对比起来,我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请外地一家专业的图书出版公司排版,又请本市的资深文史专家校对。第一期印出来后,朋友帮我组织了一场创刊座谈会,产生了短期的“轰动效应”。头炮算打响了,我清醒知道这只是起步。如何让这份乡野无名小刊更好地立足成长,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我再次想到了孙犁先生。孙犁先生在《我与〈文艺周刊〉》一文中说:一、《文艺周刊》应该永远是一处苗圃。就是说,应该着重发表新作者的作品,应该有一个新作者的队伍。这刊物,不要企图和那些大型刊物争夺明星,争登名作。因为它是个小刊物,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力,不可能办成名花展览。二、物以类聚,文以品聚。虽然是个地方报纸副刊,但要努力办出一种风格来,用这种风格去影响作者,影响文坛,吸引作品。不仅创作如此,评论也应如此。如果所登创作杂乱无章,所登评论论点矛盾,那刊物就永远办不出自己的风格来。三、这是一个强调现实主义的文艺刊物。它欢迎有生活、有感受,手法通俗,主题明确,切切实实的文艺作品。四、对作者要热情扶植,又要严肃,不能迁就。五、编辑要提高文学修养,提高编辑水平。孙犁先生是著名作家,又是卓越的编辑。我庆幸在自己的业余编辑工作中,能从孙犁先生的文章中获得甘霖般的点拨和指导。

我们这个小镇,位于大运河两岸的江南一隅,鱼米之乡,文脉久远。三国东吴将领吕蒙曾在此筑城屯兵,悠悠水韵,加上千百年英雄传说,让这座不大的小镇在方圆百余里有了不小的名气。文学内刊《吕城》诞生此地,于事偶然,于情必然。据了解,《吕城》目前在江苏是唯一一家拥有准印证的乡镇内刊,且在广东《作品》杂志上也做过展示,又在2021年5月参与过全国文学内刊会议。这既是肯定,也是提醒。唯有学习孙犁先生,把他的办刊经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让这份内刊有望将来。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以小刊而不为,虽属“乡镇级”,也要与时代相映照,与人民同呼吸。我曾在一篇采访札记里写到:

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他们勇于担当,克难奋进,争做时代的先锋;他们淡泊名利,安守本分,仁慈友善,服务人民;他们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青春的理想化作了几十年的执着追求。他们就像火炬,照亮了人民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们自己。

这是一个基层写作者最真切的感受。一个个这样来自身边的人物映入读者的眼帘,引发大家共鸣,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古镇新貌,不只是林立的高楼、宽敞的公路、闲适的公园,更有人心的向善、向上,以及更强烈的爱国之情、热爱家乡的情感。而这些,《吕城》内刊及其它的作者们,正在默默地做着微小却独特的贡献。

(作者系《吕城》主编)

2022-09-19 □庞云初 1 1 文艺报 content66652.html 1 向孙犁先生学习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