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学评论

袁瑰秋《这方水土这个人:人民警察黎宗权》

本色·本心·本真

□丁晓平

人民和警察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这种“鱼水之情”,谱写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赞歌,也谱写了人民警察牺牲奉献的壮歌。袁瑰秋的长篇报告文学《这方水土这个人:人民警察黎宗权》就是这样的一部聚焦基层普通民警、关注底层“小人物”的“大特写”,写出了一个平凡警察的不平凡的短暂的英雄人生。

《这方水土这个人:人民警察黎宗权》的主角黎宗权,出生于广东湛江吴川一个名叫梅菉头村荔枝园的贫穷人家。在这方叫梅菉的土地上,黎宗权最终选择人民警察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从上警校的第一天就开始追寻英雄的步伐,习得警魂,铸定铁肩,直至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将45岁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民,凸显了人民警察的英雄本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袁瑰秋娓娓道来波澜不惊的叙述中,我慢慢走进了一个人民警察的内心世界,看到动情处也不禁潸然泪下。浅水是吴川市最偏远的乡镇,一度曾成为本书的主人公黎宗权同事们心中“偏僻和放逐的代名词”。2008年至2013年,黎宗权在这里担任派出所所长,一待就是6年。从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的岗位上,黎宗权主动选择来到了穷乡僻壤,有人佩服,也有人嘲笑,还有人怀疑:“他也干不久,他一个机关下去的书生,怎么搞得掂浅水那么‘水深火热’的地方?”黎宗权就是这么一个倔强的人。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任凭黄沙漫漫,山路崎岖,我是决意要走完的……我决心要在浅水扎根下去,十年磨一剑,为老百姓做点儿实实在在的事情。”黎宗权是一个“吃脑子”的人,从不说过头话、做过分事,做人热情但不奉迎、不攀附,做事主动但不高调、不张扬,他不是在日记中说漂亮话,现实生活中他给了浅水人民一个生动而具体的回答。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红井”故事,那是1931年发生在江西瑞金。在浅水,自从黎宗权来了之后,也有了一口关于水井的故事。新官上任的黎宗权一到浅水,就发现浅水镇居民因江水污染面临没有自来水喝的困境。他就自己拿着铁锹在派出所门前空地上挖了一口水井,解决了附近居民饮水的困难。接着,他又在派出所大门前种上了五棵桂花树。于是,浅水派出所门前“五株桂树一口井”就演绎成为黎宗权“权为民用”的宣言:“我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分离。”这不正是人民警察与人民“鱼水之情”的真实写照吗?当黎宗权离开的时候,人民群众就把这口井以他的名字命名,叫作“宗权井”,这是致敬,是怀念,也是纪念。

“浅水其实很深还很甜。”这是生活的味道,也是人生的哲理。2004年的那个时候,浅水的许多“五保户”、精神病人、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没有申办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难以正常享受国家给予的有关福利待遇。黎宗权就把摄影师请到浅水,和自己一起跋山涉水,一路泥泞满身泥巴,给困难家庭挨家挨户逐一拍照,终于彻底解决了这道难题。从此,浅水的村干部和老百姓送给他一个外号,叫“泥(黎)所长”。为了写好黎宗权在浅水的故事,作家袁瑰秋追寻这位“泥所长”的足迹,来到了一个名叫邹村的山村里,给我们讲述了黎宗权帮助贫困农民周日生和残疾人妻子李金凤的故事。为了让这一家七八口人落户,黎宗权搞群众调查、跑户政部门,又带着镇上的照相师傅给一家人照相,不仅补办了老两口的结婚证,还给全家办理了身份证,一家人从此真正过上了国家“公民”的日子。从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了人民警察的形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像这样的小故事,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如今都已成为黎宗权在浅水在湛江的美丽传说了。

《这方水土这个人:人民警察黎宗权》是一部传记体的报告文学。从文学创作角度,如何写好黎宗权这样一个名不见传的角色,对作家来说是一种挑战——既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不胡编乱造,还必须写出动人的情节和感人的细节,让英雄在书中“复活”。有人说,报告文学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显然,仅仅带着感情去采访创作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统一。毫无疑问,袁瑰秋为了写好黎宗权,在这“四力”上花了不少工夫,走遍了黎宗权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采访了与黎宗权有过工作和情感交集的人们,还深层阅读了黎宗权生前的日记、诗集和微信朋友圈,做到了调查深入、讲述浅出,让阅读这部作品的人,收获感动的同时也收获了对生活和对人生的启迪,可谓是对英雄人物的本真叙事。袁瑰秋的采访不仅是扎实的,也鲜明地带着女性作家的细腻、温柔和体贴。在这部书中,袁瑰秋不仅深情讲述了英雄的美丽爱情和美满婚姻,还收入了英雄妻子陈卓虹亲笔为丈夫绘制的工作、生活等数十幅素描、水彩画,在令人为英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诗情画意。

其实,报告文学是一个有难度的写作文体。真人真事当然不好写,有许多你想不到和想得到的东西从中碍手碍脚。虚构的人物就好办得多。在我看来,写英雄人物也不仅仅是为了写一个“好人”,写一部好人好事那是新闻记者要做的事情。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引导人们在进行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中,对生存意义的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确证,并发现、认知和确证他者和世界,进而从物质世界跃升至精神境界的文化之旅。这是我对文学的定义,我相信也是我们写报告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当然,这也是我阅读袁瑰秋《这方水土这个人:人民警察黎宗权》的思考和收获。

2022-11-23 □丁晓平 袁瑰秋《这方水土这个人:人民警察黎宗权》 1 1 文艺报 content67601.html 1 本色·本心·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