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致那些百感交集的沸点时刻

——读《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 □易彦妮

《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是由张莉主编的女性散文选,收录了近20年来不同年龄的20位女作家关于女性生活与女性精神的作品。某种程度上,这部作品是20年来中国女性精神成长轨迹的一次“结绳记事”,选集以“秘密与成长”“血缘与情感”“远游与故乡”“生存与希望”作为分类,既收录了周晓枫、李娟、张悦然、林白等已成名的作家的散文,也收入了杨本芬等素人写作者的作品,通过记取不同生命的沸点时刻,女性散文具有了抵达辽阔情感世界的能量,它带领读者一起辨认我们时代丰富多样的女性生活,一起领略众声喧哗、杂花生树之美。

“秘密与成长”部分对焦的是记忆的幽深处。事隔多年,如何重新面对那些混杂着犹疑、困惑、感喟的情感,需要书写的勇气,也需要以亲历者与旁观者的双重眼光,重新打量生命里难以忘却的零度时刻。在《即使雪落满舱》里,塞壬写下与父亲和解进而疗愈自己的故事;周晓枫的《铅笔》在女童与成人视角的叠印之间,经由镜子的折射而意味深长;横亘在上学途中的男子(格致《减法》),家族女性生存秘史(赵丽兰《霍乱》),来处不明的成长困惑(连亭《个人史》)……在一趟趟重返的旅程里,“低语”者们久久凝视着那些遥远的结痂处,在漫长的年岁里不断沉思、不断克服,由此重建自我的主体性。

亲情与爱情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摆脱陈词滥调,以诚挚的修辞抵达情感生活的旷野,是散文书写的一大难度。“血缘与情感”这一部分,身份迥异的写作者各自认取自己的视角,《洛阳 南京》是“厨房里的写作”,在这里,耄耋之年的杨本芬写下民国女性秋园的“裹脚”和“放脚”,折射出百年来中国女性的浮沉命运;当外婆这位“普通读者”遇到欲望沸腾的爱玛·包法利,毛尖在《外婆遇到爱玛》里感受到人情味的珍贵;脱不花的《相亲记》以生动、诙谐的口吻讲述了相亲环节的诸多趣事,令人印象深刻;张天翼《欢情》以书卷气的叙述擦亮爱情的日常光泽;草白《带灯的人》写下老祖母对守护灯火的执迷;孙莳麦《对岸》写下父亲临终前的场景……这些从情感经历里分泌的甘苦,令人念念难忘,它们如灯笼般悬挂在记忆深处,照亮前行的路。

奔赴辽阔之地,认出那些滚烫的风暴时刻,是“远游与故乡”部分散文的共同特质。在《我跳舞,因为我悲伤》里,冯秋子笔下的“我”和“我们”通过现代舞的韵律重新感受身体的舒展,遥望心意的连通;绿妖《我曾遇到这座城市的青春》写下异乡人的孤独感和深夜里热烈聚餐的情景,那是北漂青年从夜晚认识北京这座大城的时刻;异域海啸的经历,让张悦然在《月圆之夜》看到异国青年男女的别样生活,意识到自己与世界之间的隐秘关系,生发出写作的责任心。不止于空间意义上的位移,远方意味着一个致力于不断完善的自我,意味着“凿掉自己身上的壁垒,一点一点,去亲近那些有光泽的灵魂”(张莉语)。面对流言缠身的苏乎拉,李娟《苏乎拉传奇》提供了一种重新理解这位美丽少女的温情视角;感受到山河的隐秘召唤,林白来到湖北各地,《在湖北各地遇见的妇女》记下农村妇女们生机盎然的生活碎片,倾听来自泥土的朴素、多汁的声音……从陌生的风景中获得别样的启悟,重要的是踏入那隐秘而风光无限的世界,勇敢地伸出触角,在那些来自大地、山川、湖海的故事里,重新认取美与力量。

当温度逐渐攀至沸点的高数值,所见到的是与生活短兵相接、历练辗转之后的沉淀结晶体。“生存与希望”部分收录的四篇散文,探照着那些居于幽暗之处的女性生存样态。无论是农村女性在漫长岁月里默默守望相念(行超《回头的路》),还是对女性生育甘苦的体验(叶浅韵《生生之门》),当故事里的女人们开始说话,这些声音如此可贵——它们显示了那些沉默的女性群体的真实感受、主动选择,一一确认她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曾是“女工”的郑小琼,致力于在《女工记》里不断淘洗出一位位具体可感的“女工”们,写出机械化时代的工人的疼痛和困惑。在《吴桂兰》里,梁鸿写下一位小镇“网红”的日常,她一边扫街一边跳舞,努力以自己的存在抵抗被遗忘的困境……这些散文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刻板印象,让我们看见那些不容易被看到的女性生活,看见她们的生命的光泽和斑驳。

以“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为题,这部女性散文选为不同生命的沸点时刻提供了一种彼此伸展、互相连通的可能性。它们一起潜入心底,有如风暴席卷,让读者欢欣、沉默或落泪。在书中,这些从四处汇聚而来的女性之声,多么像一棵棵树!不同身份的女性写作者诚挚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更重要的是,她们主动俯下身来亲近大地和泥土,努力扎根,努力活得丰盛。由于坦率的书写,也由于不断敞开自身,这些从各自生命里长出来的故事具有朴素、动人的力量,它们伸出的枝桠也在互相衬托中增强了彼此的蕴致。

早在现代文学发端之初,散文这一文体便与新媒介保持良性互动,以灵活、敏锐的姿态介入当时的文学现场。冰心笔下典雅、清丽的散文在发表之初便收获了热烈反响,这一现代女性散文典范的最初生成是置于广阔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当年,冰心正是以“女学生谢婉莹”署名的“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开启写作生涯。随后,从丁玲、萧红、张爱玲到上世纪90年代的女作家们,她们各具神采、各有特色的写作拓展了女性散文的情感空间与审美样态。细细体察《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一书会发现,无论是写作技法的隐秘变化,还是向更多普通女性写作者敞开的身份构成,近20年来女性散文写作的新变实际上也指向了那沉潜于水面之下的、不断充盈的现代情感审美空间。这有力地呼应了编者张莉提倡的“新女性写作”:“真正的女性写作是丰富的、丰饶的而非单一与单调的,它有如四通八达的神经,既连接女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也连接人与现实、人与大自然。”今天,新媒体的勃兴为散文写作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传播平台,不同年龄、身份、地域的普通女性拥有更多机会提笔写作,她们更为芜杂的女性之声、自由自在的书写姿态,共同构成了推动当下女性散文发展的重要向度——就像本书主编张莉期许的:“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拿起笔,当越来越多的普通女性写下她们的日常所见和所得,那是真正的女性写作之光,那是真正的女性散文写作的崛起。”当更多女性在书房、咖啡厅、公园、厨房、工厂等地纷纷拿起笔写作,写下日常的光泽,写下芸芸众生之时,属于当下时代的“女性气质”和“女性形象”正在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之时,一个多声部、多维度的女性情感共同体将会生成,一个新的女性散文写作时代将会真正来临。

2022-12-12 ——读《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 □易彦妮 1 1 文艺报 content67886.html 1 致那些百感交集的沸点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