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与争鸣/新闻

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刘金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深邃的理论思考和宽广的历史视野,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和宽广路径,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发展新飞跃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历史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而中国实际又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国当下的实际,即现实条件,当然这种“现实”又是和“历史”复杂关联着的;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即包含中国人民历史上创造的物质文明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内容的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构成的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悠久历史中不仅塑造了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精神品格,而且涵育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血脉与身份认同。“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扎根生长、枝叶扶疏、硕果累累,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绝不是偶然和巧合的,有其逻辑必然性和文化同一性。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为融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积累了一系列认识成果。毛泽东同志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造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汲取中国古代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有机结合的典范。邓小平同志把《礼记·礼运》中的“小康”社会理想进行创新发展,应用于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设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深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为融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他用中华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邻”等,深化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倡导弘扬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用苏辙“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官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等,论证说明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要求;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等,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理念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大量引用传统文化经典用语,用于问题说明和路径指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之中,以唯物辩证法去激活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彰显其独有气韵与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其内在机理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融相通的,中华文化历来倡导的“阴阳合和”“因地制宜”“福祸相依”等朴素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是高度契合的;中华文化追求的“小康”愿景、“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异曲同工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厚重性和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作为精神母体,将世界性和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根基,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碰撞、互融互鉴,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传承民族文明精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位为民族基因、文化血脉、精神标识,用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方法,用以启迪思维、拓宽视域并增强精神力量,分析解决当代中国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系统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揭示其应有的时代内涵和现实功能,明确指出:“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进一步提升到新的水平,进入到新的发展境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我们坚持以现代视野接续中华文脉,坚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制度、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度结合,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新时代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热切呼唤,成为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发掘中华文化中的重民本、尚仁爱、崇正义、讲诚信、趋真善等优良素质,系统阐发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理念和道德律条,将中国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精准恰切地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里,通过东方思想和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汇,促进历史赓续和当下创造的有机融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卓异的中国气派和浓郁的中国风格,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风采和真理力量。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022-12-28 □刘金祥 1 1 文艺报 content68083.html 1 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