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与争鸣/新闻

学科视野、学统传承与学术眼光

——评李宗刚编的《山师学人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董卉川 张 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历史悠久。李宗刚教授于2011年担任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不久前,李宗刚编选的《山师学人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山师学报”论文选:1959-2009》(以下简称《“山师”论文选》)在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辑录了50年里山师学报刊发过的山师现当代学科的优秀论文,是山师现当代文学领域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该论文集的编撰,彰显出别样的学科视野、历史传承与学术眼光。

近年来,魏建、李宗刚等人着力推进“山师学派”的阐释、建构,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与学派传承——以“山师学派”为例》《大学的学术传承与学者群落的崛起——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学者群解读》等文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史上,山师学人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山师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自1950年设立至今,已跨越了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有田仲济、薛绥之等老一辈学术名家“开宗立派”,亦有第二代学人朱德发、刘增人、蒋心焕等的赓续承传,更培育了当今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如吴义勤、张清华、王兆胜、罗振亚、谭桂林、吕周聚、张光芒等。他们活跃在各个高校、科研机构,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这群学人在山师先贤的人格与学术的双重陶染下,开启了学术之路,将学术作为生命展开的方式,以学术涵育品格,以品格滋养学术。

在此背景下,《“山师”论文选》的编选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学术论文的甄选、辑录,全面展示数十年来山师学人的学术成就,促进山师相关学科的发展。尽管所选论文篇目有限,但也可管窥山师学人的个性与风格。这些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山师学人的不俗实力,亦能够以“集束炸弹”的效果,扩大山师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山师学人、山师学派、山师学报三者互促共生,形成了一种开放包容、充满活力学术生态。

重视史料、重视考据是山师现当代文学学科的重要特色。以田仲济和薛绥之为代表的第一代山师学人,编撰了“中国现代作家资料丛书”,奠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初的文献资料基础”(陈思和)。1970年代至1990年代,以冯光廉、刘增人、朱德发、查国华、韩之友、蒋心焕、张桂兴等为代表的学者,汇编了鲁迅、茅盾、老舍、王统照、臧克家等知名作家的研究资料,以及解放区文艺运动、报告文学、期刊编目等重要研究资料,成为该研究领域不可绕过的参考书目。21世纪以来,以吴义勤、魏建为代表的山师学人,赓续传统,分别主编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历史档案书系》。李宗刚于2016年辑校了《杨振声研究资料选编》和《杨振声文献史料汇编》,之后又接连编选了《郭澄清研究资料》《多维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赵德发研究资料》等书目。在编选这部论文集的过程中,李宗刚发挥史料汇编的特长,遵循历史真实的原则,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现论文刊发时的原貌,同时又兼顾了现代出版规范,根据出版社的要求补充了引文注释不全的内容,个别文字也作出了适当的修订。

《“山师”论文选》并不是论文的随意组合,而是深蕴了编者的学术眼光与编辑理念。李宗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中,结合自己的编辑经验,思考了期刊与学术研究的互动共生关系,而本书可以看作是李宗刚编辑理念、学术理想的集中、系统的呈现。整部论文集按照发表时间顺序排列,“似断实续”,潜藏着内在肌理与秩序。从学术史的视角进行观照,该论文集实则构成了一部现当代学术史,见证了数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范式的变迁。简单地说,不同代际的学人,他们的学术文章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透过其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学术思维、学术理路、学术方法、学术立场等方面的赓续、变革、嬗递,其问题意识、知识资源、治学路径、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形成了范式的转换。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共同的学术倾向。其一是众体皆备。从论文集的选目来看,山师学人对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都有突出的研究成果;启蒙主义、现代主义、叙事学、符号学、女性主义等理论驾轻就熟,与学界前沿成果同频互振。其二是气魄宏大。思潮研究向来是山师现当代学人的强项,不管是乡土小说、历史小说、左翼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山师学人均有代表性研究成果。在论述中,注重史论结合,既把握整体变化趋势,如《五四新小说理论和近代小说理论关系锁忆》《中国小说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等文章,也注重传统/现代的关联,而非以二元对立思维看待历史的嬗变与转型。其三是齐鲁风范。在编选时,注意收入关于本土作家作品研究,比如关于王统照、莫言、张炜、矫健、孔孚等的研究。山师学人对这些本土作家的深情回望,饱含了家园之思与文化自觉。

李宗刚坦言,“学术研究成为我的人生展开的基本方式”。这本论文集的编撰,既是“编缘”的再续,亦是山师学人对于山师学派、山师学报的温情检视。这些论文穿越了历史的烟尘,在传承中得以绵延向前,为学术的变与不变留下了一份可贵的见证。

(董卉川系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宇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

2022-12-28 ——评李宗刚编的《山师学人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董卉川 张 宇 1 1 文艺报 content68084.html 1 学科视野、学统传承与学术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