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一段不应忘却的光荣历史

——评儿童剧《新安旅行团》 □汪守德

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中共淮安市委联合出品的《新安旅行团》是一部为孩子写、由孩子演、孩子爱看的儿童剧,是一次以专业演员携手业余演员,甚至是没有受过戏剧教育和零舞台经验的小学生的合作,他们以质朴本真的艺术表演,塑造纯真炽热的青少年形象,再现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演绎慷慨厚重的题材内容,算得上是开拓了某种演艺事业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在烽火遍地的抗日战争年代,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奋起抵抗,反映出一个落后但伟大的民族坚贞不屈的意志与顽强斗争的精神,新安旅行团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剧作从“新安旅行团”的艰难曲折经历中,精心选择了十多个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通过现实视角切入和回溯历史场景来进行别具匠心的构剧,使历史环境和现实空间的跳进跳出,叙述者和剧中人身份的转变切换,都显得极为自由与自然,进而在剧作所形成的时空与地域的大幅度跨越中,艺术地讲述和描绘了新安旅行团千折百回、扣人心弦的壮丽历程,生动塑造了汪校长、陈默、冯则文、冯先生等一系列或实有原型或经过虚构的人物。

通过剧作的戏剧性呈现,我们看到小小年纪的他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背景,并且面临着重重压力与难题,但都蓄积着一腔初生牛犊般的报国热忱。我们看到作为贯穿全剧的核心人物汪校长,他看似温文尔雅,却意志坚定、理性清醒,带领队伍从淮安城新安小学到镇江、南京、内蒙古草原、桂林城,再到苏北农村等地的漫漫征途中,穿过了数不尽的烽烟,做出了诸如坚决制止让孩子参加卧轨抗议的动议及给予孩子各种无限关爱的举动。我们看到父亲为政府高官的青年学生冯则文,坚定放弃已考上复旦大学的机会而投身抗敌宣传,并带着父亲给他的学费一起加入新安旅行团,后来在惨烈的对敌斗争中,为保全队伍举起马灯引开敌人而壮烈献身。我们看到在新安旅行团内部成立了秘密党支部,一路上寻找党的方向,其成员努力要求加入党组织,在苏北正式接受新四军的领导。剧作以这一系列情节的展示与叠加,显示出其思想内涵的丰富与深邃。

剧作还通过一系列用心精到的细节和场景设计,来增强作为一部儿童剧的艺术表现力。如以歌队的肢体动作表演模拟蒸汽火车的开进,以一堆移动的稻草人代表偷袭的日军,以随形的画板代表被敌机轰炸造成的残破城垣,这些设计都既有人偶的特征,又有一定的虚拟性,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欣赏口味。又如表现在战争环境下,孩子们一边打瞌睡一边行军,以及休息时困到极点倒地便睡的情形,可以向小观众表明特定环境下旅行团的生活状态。而如空战被击中飞机的燃烧,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的惨烈气氛,在内蒙古草原放映电影,使小巴特父子明白了日本侵略者就是那些进行烧杀劫掠的人,这类多媒体的运用使剧作内容的表达获得了直观性呈现。再如安塞腰鼓和红绸舞等元素的出现,意在表明旅行团行陕北所包含的鲜明的地域性和政治性因素。总体而言,剧作是从时代生活特征和儿童观赏心理和审美出发,风格简捷、色调淡雅、氛围沉郁,即以写意为主调的舞美设计,烘托和映射出中华民族在那一历史时期所处自然环境与生存困境,以及那个黑暗与希望、牺牲与凯歌并存的时代。

这是一部讲述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奋起的故事,也是一部记录抗战年代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剧作还原与重现这些孩子们曾经创造的历史,让今天的少年儿童了解过去的华夏少年们,书写过怎样可歌可泣、甚至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这对今天的少年儿童心理,必定会产生比较大的思想和情感冲击,进而激励他们把这种精神赓续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2022-12-30 ——评儿童剧《新安旅行团》 □汪守德 1 1 文艺报 content68149.html 1 一段不应忘却的光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