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沉默而坚守的“孤勇者”

——《一生·一刻:木口木刻家张忠信传》编辑侧记 □李贺来

2022年夏天,作为责任编辑,我第一次见到了老艺术家张忠信。这时,距离我接到传记《一生·一刻:木口木刻家张忠信传》定稿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就在图书编辑期间,我来到了久闻其名的“蚀木山房”。

张忠信老人居住的村子北枕高岗,南眺远山。一条小路从省道分叉而来,笔直地抵达他的居所。几所房子依“坡”而建。合上大门,就隔绝了那条小路和往来车马行人,仿佛也隔断了身外的滚滚红尘。在夏日的浓荫绿树中,站在缓坡的平台上举目而望,就是远方的“南山”。

在他的工作室“蚀木山房”,我有幸见到了老人多年来的“成果”:一幅幅线条分明的木口木刻作品和拓印、挂满了墙面的相框,以及墙边码得整整齐齐的木料,都让初来乍到的我肃然起敬。屋子很安静,也很高,气质一如眼前和文稿中的老艺术家。而老人家所有木口木刻作品中的人物、动物,在阴阳交错的纹路中纤毫毕现,尤其是那些小动物们,憨态可掬,形象生动,身上的毛发,几乎都以留白的“阴”纹形式呈现,而且根根可见。很难想象,一刀又一刀地完成这些作品的作者,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更难想象的是,老人家是在七十岁才决定投入到这项艺术创作中来……

在“蚀木山房”,我见到了比书稿中的形象更真实的老艺术家。

书稿中所展示的老人形象,或许仅仅是他生平经历和当下生活的万分之一。从作者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1937年,张忠信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县;1944年,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跟着二叔,来到山东潍坊老家;1950年,还是二叔陪着他,回到东北,并来到山城通化,从此就在这里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屈间八十余年,老人家几乎经历了中国现代乃至当代史上所有的大事:抗日战争、东北解放、抗美援朝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当然,也有包括特殊年代里的政治运动。可经过岁月磨砺,留在这本小书和老人身上的,似乎只有对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张忠信凭借过人的天赋、勤奋和专注,竟在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院校教育和训练的情况下,通过向同事学,向当时“下放”或支援东北建设的画家们(如20世纪60年代来吉林艺术专科学校执教的靳之林)学,一笔一画地,把自己“修炼”成了有相当艺术造诣的画家;为了心无旁骛地画画,他甚至推掉了去大学就读的机会,只因为当年他报考时,选择的美术专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改成了中文专业。是的,从少年时代起,张忠信就对艺术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和坚定。投身木口木刻艺术后,为了学习和研究木口木刻的技法,他自己到林区寻找适合木口木刻的材料,甚至是自制刻刀工具。凭借着深厚的绘画功底和一以贯之的严苛投入,他的木口木刻作品一如当年绘画作品一样,又很快被业内关注和认可,并出现在一些国内和国际的藏书票展览之中……

走进工作室的那天,从书中了解到的传主形象在我心中一度汹涌澎湃。眼下的艺术世界所展现出来的场景、气魄,都让人深刻地感到自己的渺小。这也让我突然想起了两个故事,也是两个人。一件是很多年前,表演艺术家陈道明回忆因饰演《围城》中的方鸿渐一角时去拜访钱锺书先生的情形。面对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对记者这样说道:你可以在他们家里闻到书香,你在他们家可以听到安静,你在他们家可以同样看到从容……另外一件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长先生,在《梨园一叶》一书中,对一位喜连成科班的鼓师的回忆。那位鼓师叫唐宗成。他这样写道:由于唐先生常年从事乐队工作,耳朵失聪;别人跟他说话,都得把嘴凑到他的耳朵根喊;可是,一沾音乐,他的耳朵就“恢复”了,竟然老远就能听得见谁的家伙打错了,谁的弦没调准……

因为喜爱和执着,而随之对知识、艺术等日积月累的投入、学习和敬畏,于个人精神气质的影响潜移默化,甚至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和气质,“感染”周围的人或事物:这些有时很难用“科学”去解释。张忠信就是这样的人,想到这些,我就对老人现下的状态、他的作品中的不可思议“释然”了。

“艺术家”这个词,其实是我“强行”冠名在老人名字前面的。相对于画笔下的勤奋、专注和成就,以及业内的名声,老人又生活得很低调和纯粹,他似乎不在乎别人究竟是称他为“画家”还是“艺术家”,好像这些身外之物,与他无关。他只是全身心地把自己放在喜爱的专业领域,踽踽独行,又自得其乐。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正如马辉老师在本书前言中所说:“他不在乎有没有同行者,孤独使他越发坚强……张忠信是不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还无法定论,但他确实具备一种伟大的探索精神。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在这个时代,真正的艺术家很少。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真正艺术家的共性,这一共性是衡量真伪艺术家的标准——不遗余力、不计名利、不求理解、默然独行。”

作为责任编辑,我和作者都希望这本小书能稍微地向读者展示老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角,让我“初见”老人时的那份“肃然起敬”,感染更多的人。

2023-02-27 ——《一生·一刻:木口木刻家张忠信传》编辑侧记 □李贺来 1 1 文艺报 content68898.html 1 沉默而坚守的“孤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