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记言录史,凸显书法的时代价值

□虞晓勇

中国书协近日在京举办“主题性创作:定位·方法·路径”学术工坊。会议围绕“主题性创作与主题性展览”和“书写的规范与笔墨的表现”两个核心话题的九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刊发虞晓勇先生相关文章如下。

书法创作要展现出中国精神与新时代气象,艺文兼备是一个重要抓手。基于此,须明确两点:第一,加强书法创作规律的研究,提炼传统笔墨精髓,得天自运,化为己用。书法创作既不是缺少法度的胡写乱抹,也不能“优孟衣冠”,一味复制古人的风格。明代中期文坛出现了影响颇大的“前后七子”,他们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这种师古,实为拟古,由于缺乏独创的风神气韵,因而无法振兴文坛。当代书法创作者要心怀赓续传统的责任感,要有深入传统笔墨的定力,更要具备活用传统笔墨的本领,由此才能为新时代书法大制作夯实根基。第二,宗白华先生曾说过:“中国书法是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书法具有丰富的文化性与社会性,创作者的笔墨要展现时代精神与个人审美。这个笔墨是大笔墨,它不仅表现为深厚新奇的书写技艺,还需要创作者用巧思独具的文本,去展现富有中国精神的书法文化。

自古以来,文书相彰是书法传世的必要条件。中国书法史上的每一件精品巨制,无不兼具书与文两方面的感染力。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有云:“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这两句诗批评了学书者与藏家对待书法作品往往有“买椟还珠”(忽视书写文本)的弊病。书写的初始目的在内容的传扬,文本是“珠”,而书写技巧为内容传扬而增色,故称之为“椟”。当然,启功先生所说的“椟”与“珠”的概念绝非从属关系,而是说,文与书互为表里,共同展现了书作的整体力量与美感。如加深究,书者运思撰文、挥毫抒情更是一个文思与书意彼此生发的过程。陶弘景有言:“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意得协称。”文与书是作者的左右手,作者用文字阐发自己的思想,行文挥洒中,文思与书意不断被赋予新意,文书相发,共彰书作之美。

近年来,中国书协举办的主题性大展紧扣时代重大主题,通过“浸入式感受、体验式书写、主题性创作”的理念,将记言录史式的文本创作放到了重要位置,备受瞩目的“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以下简称“伟业”)、 “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以下简称“征程”)等,即是新展览模式的成功范例。那么大展的文本范式效应又体现在何处?笔者以为有以下两点。

其一,明确文本的意义与价值。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臻于化境的书法造诣固然极为重要,但饱含情思的文本更不可忽视。从书法文化学的角度,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精神与格调是决定某件书法作品历史定位的终极要素,而文本即是其中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大展”之“大”,绝不仅在于数量多,品类繁,更体现在鲜明的主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高频率地提到了“人民性”这个关键词,那么书法创作如何体现“人民性”?在我看来,“人民性”反映了书法艺术的当代价值。创作者通过撰写反映时代精神的文本,进而推动当代大众书法审美能力的提升,即是书法创作“人民性”的注脚之一。“伟业”“征程”等大展正是紧扣了时代主题,进行了很好的文本策划,其选取重要历史文献,让创作者深入一线,体验式写作。作品文本折射出的坚韧不拔、质朴厚重的中国精神,使得创作者与观展者在内心深处都饱受震撼,这是“艺”“文”共振的效果。

其二,通过主题性大展,引导书法创作者如何认识文本,撰写文本。创作者的书写素养体现在写作水平与书写技巧两方面。启功先生多次提到“猪跑学”(基本文史知识与写作能力)的概念,曾言:“文史不通,下笔空空。”这种“猪跑学”的素养是当代书法创作者亟需提升的。有些人认为,书法创作以白话文为体裁,不能体现古韵。其实放眼中国文学史,文体的发展演变都是在雅与俗的更替中前行。韩愈、欧阳修的“古文运动”虽以古代散文为宗,但其所提倡的“文从字顺”和“务去陈言”,又何尝不是用“俚语”来讲道理?放至现当代,于右任、鲁迅、启功用白话文进行书法创作,又何尝影响了他们的艺术表现?以启功先生为例,我们欣赏他留下的大量白话文书法创作,真有如沐春风、真实可亲之美,白话文正为这种美感的形成,增加了别样的元素。因此,无论文言文(古体诗词)也好,白话文也罢,只要文本富有思想,立意鲜明,情愫饱满,就丝毫不会影响作品的表现力。“伟业”“征程”等大展的成功,也在于引导创作者发掘文本的这种特征。记言录史是主题性大展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史,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崭新变化,都是书法创作者深刻认识中国精神的源头活水。而深入基层,探寻榜样的足迹,更震撼了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所谓“记言”绝不是写流水账,而是记录思想与精神。当然,要提升文本的撰写能力,实践采风只是必要的一种方式,学习古代书法作品中的“文”更不可缺少。中国书法史上的文本,包含了诗、文、词、曲、联、赋诸类样式,其内容除了表现文人的书斋生活外,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它们为当代书法文本创作提供了范例。

主题性书法创作是新时代书法大展的重要方向,文本的撰写体现了创作者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凸显了书法的时代价值。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系主任)

2023-02-27 □虞晓勇 1 1 文艺报 content68899.html 1 记言录史,凸显书法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