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古宇中篇小说《人间世》,《北京文学》2023年2期

职场的暗黑与光亮

□顾建平

初读古宇的中篇小说《人间世》,猛然有与职场小说久别重逢之感。

《人间世》的核心情节是互联网大厂信诚公司春季招聘前后的风波。风波不大,但微波不断,一波三折。35岁的樊斯如因为丈夫骤然得病,为避免经常出差,从业务部门调入人力资源部。作者不疾不徐铺陈故事,让各色人物次第出场。读者不知不觉产生代入感,跟随樊斯如进到人力资源部,进到总经理办公室,旁听每一次对话,旁观每一次冲突。像舞台剧一样,小说中每一个人物,每个细节,甚至物品陈设,比如女同事王采苓的镜子,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

年轻美艳、争强好胜的王采苓创新设计了一个春季校招模式,美其名曰“为企业发展抢夺和储备人才”:以高于市场水平50%的薪酬为诱饵,增量150%扩招应届毕业生,试用期内再淘汰掉大部分,留用的新员工继续支付高薪,给近几年入职的没有加薪晋级的老员工造成压力。这个模式一箭双雕,让急需人才的同行找不到应届毕业生,让信诚的老员工产生危机感。樊斯如惊讶于王采苓的坦然和得意,直截了当表达不满:“可那些没过试用期就被淘汰的孩子怎么办啊?丢掉了应届生的身份,错过了别的大厂的招聘,又留下了工作不到三个月就跳槽的履历,以后别家公司的HR一看他们的简历,肯定会想他们能力不够,才会在试用期被辞退,他们入职别家公司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一生的前途啊……”

作者有意在小说中插入许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以前称“人事”)专用术语,夹带与此相关的大量英文单词及缩写,以凸显公司文化中的“词语通胀”现象。王采苓在人力资源研讨会上那段发言,短短的三百字讲话就密集运用了差异化竞争、强化认知、协同颗粒度、落地生命周期、串联形态、去中心化、加持脑暴、拆解载体能力、信息茧房、品效合一、打透认知、开拓结果导向和梳理漏斗、打通资源倾斜、抽象完善逻辑、赋能耦合性、拉齐感知、整合标准域和领域、降低用户门槛……这样高大上词语以显示专业和权威,制造气势上的威压。

表面看,信诚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化程度、现代化程度,足以与国际接轨,但内里却潜藏着暗黑,在光鲜亮丽、时尚大气的语词后面,是一番用心不良、急功近利的算计,不顾及他人利益,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公司取名信诚,公司文化却无信无诚,以专业的术语、貌似精深的语句粉饰所谓公司战略,这一反差构成巨大的讽刺。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再健全的法制都有缝隙,都需要以全社会共同的良知良识弥补缝隙。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曾经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思想导引。我们相信良好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相信良知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价值。

现实主义作品往往反作用于现实。大疫三年,中国社会、经济遭遇巨大的挫折,就业行情转变为绝对的买方市场。处于主动、优势地位的用人单位,尤其像《人间世》中的信诚公司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如果缺乏诚信道德的企业文化,缺乏自我约束,很容易采取竭泽而渔的招聘策略。

《人间世》运用大量的对话,节奏进展舒缓,诸多信息都通过对话传递出来,情节也借由这些信息微妙转折。业务部前同事陈耀辉骚扰过樊斯如,被樊斯如打了一耳光。这个人物从未正面出场,但对情节转折起了关键作用。他先是在樊斯如与新任人力总经理贾茂行对话中出现,让贾茂行收敛妄念,正襟危坐。后来又在副总裁牟枝与樊斯如对话中出现,让差点掉入“挖角式裁员”陷阱的樊斯如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尽管有暗黑、有争斗,作者对于这个世界还保有温暖的期待。樊斯如显然是寄托作者理想的人物,她足够善良,温厚待人;足够聪明,能辨清是非,有自知之明;感情上节制有度,悉心维护家庭。樊斯如与王采苓的矛盾,既是性格冲突,也是价值观之争。对待先是打压樊斯如,后又挑拨樊与王、贾矛盾的好事者周颂,樊斯如也只是心知肚明莞尔一笑。

良善的人应该享有好的命运归宿。樊斯如在职场上时遇风波,偶逢危机,乃至遭遇陷阱,好在悉数平安度过。小说结尾樊斯如与丈夫梁正情人节那几句对话,为樊斯如的个性画龙点睛,仿佛颊上三毛。她很努力,但心无执念,强于躺平者,弱于拼搏者,她幸运而知足,更重要的是,她秉持公心与良知,她是职场暗黑中的一道光亮。

2023-03-29 □顾建平 古宇中篇小说《人间世》,《北京文学》2023年2期 1 1 文艺报 content69357.html 1 职场的暗黑与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