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新闻

第六届南太湖诗会探讨:

散文诗创作要坚守“诗”的本质

近些年来,散文诗的创作,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1月9日至12日,第六届南太湖诗会暨2023年全国青年散文诗人创作笔会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活动由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中国诗歌学会、浙江省作协、湖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诗歌学会散文诗工作委员会、星星诗刊杂志社、湖州市人文建设促进会、湖州市文联、湖州南太湖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

在开幕式上,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说,湖州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诗脉一直延续至今。南太湖诗会自201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在延续湖州千年文脉、激发诗歌创作热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诗会融入“星星·年度散文诗奖”颁奖和全国青年散文诗人创作笔会,有利于推动散文诗创作的繁荣发展。当前,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用更多更好的诗作来反映时代的巨变、展现人民生活的新风貌。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王山,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中华希望诗人们深入湖州,用生花妙笔书写湖州之美,推动散文诗创作的繁荣发展。

在“散文诗创作交流会”上,诗人们围绕“散文诗创作的新可能”、“诗歌与自我的关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绿蒂说,“我诗故我在”,诗歌就是人生的记事簿。散文诗,本质上就是诗。如果一篇作品是非诗的,即使分行排列,也不是诗。而一首散文诗作品,即使没有分行的形式,我们仍然可以辨认出其中的诗意。周庆荣认为,散文诗的创作,需要我们透过事物的具体形貌,进行思想、情感的萃取,通过意象与物象的转化,以一种更加隐喻、象征的方式,让语言具有“话中有话”的特点。散文诗写作者应该以真诚态度和使命意识来面对生活和写作,应该努力让自己的作品有穿透力,抵达生活的本质,从而触动读者的心灵。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20多位青年诗人分别阐释了自己的诗歌观。他们表示,在诗歌写作中,一方面要记录自我内心的探寻之路,一方面要向现实生活的广阔世界敞开,保持写作的在场感和时代性。新时代的诗人要敢于处理这个时代的新事物、新经验,面向现实生活的新变化寻找恰切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在诗歌形式方面,有的经验和情感适合用分行诗来表达,而有的则适合用散文诗来赋形。诗人会根据写作时不同的心理状态、情思运作速度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形式。散文诗创作尤其要注重思想和情感的贯通、内在节奏的把控、语言的穿透力和创造性。这些元素互相作用,才能赋予散文体作品以内在的诗意。作为新一代的写作者,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散文诗佳作。

湖州是散文诗名家沈尹默的故乡。长期以来,湖州有一大批诗人从事散文诗写作。今年6月,中国诗歌学会授予湖州“中国散文诗之乡”称号。主办方表示,举办此次诗会和笔会,是擦亮湖州“中国散文诗之乡”品牌的具体举措。诗会期间,为了让参会诗人深入了解湖州,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与诗人们进行座谈,并就湖州发展情况作专题推介。主办方还举行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采访创作活动和主题诗歌朗诵会。诗人们深入邱城遗址公园、湖州市非遗馆、太湖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采访,亲身感受湖州的人文底蕴和发展成就,并将创作相关题材的散文诗作品。

活动期间,第七届“星星·年度散文诗奖”颁发,诗人阳飏获得第七届“星星·年度散文诗奖”,诗人人邻、刘川获得提名奖。同时,还举行了《星星》诗刊“诗歌创作基地”授牌仪式。

钱洪文、温永东、童剑、覃泓等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诗坛名家、青年散文诗人等70余人参会。

(黄尚恩)

2023-11-15 第六届南太湖诗会探讨: 1 1 文艺报 content72356.html 1 散文诗创作要坚守“诗”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