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让文字启迪光影 让画面传承思想

“文学之光 影视闪耀——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介会”在上海举行

本报讯(记者 罗建森)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也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文学作品向来是影视创作的可靠基石和灵感源泉,从文字到影像、从纸张到屏幕,文学转化影视的浪潮汹涌澎湃,不断塑造出二者深度融合的独特景观。作为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30届上海电视节“跨幕叙事者:从IP到影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21日,由中国作协社联部、中国作协创研部、上海市作协、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共同主办的“文学之光 影视闪耀——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介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潘敏,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崔朝阳,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等出席活动。活动由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包宏烈主持。

邱华栋在致辞中表示,文学与影视携手并进,不仅能让文学作品搭上现代传播的快车,更能让好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回顾中国影视发展的历史长河不难发现,经典的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早已成为几代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文学与影视的融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介的日益多元,文学与影视的深度融合必将迸发出更强大的创造力,催生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食粮。中国作协始终高度重视文学与影视的融合发展,期待能与影视界同仁携手同行,共同书写文学与影视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在实践中推动产生更多优质文学作品和热播影视作品,让文字启迪光影,让画面传承思想,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学和影视事业、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潘敏在致辞中谈到,充分释放文学作品的潜能与价值,积极推动其融入现代传播格局、赋能影视创作,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期盼各位专家充分利用推介会这一平台,深入交流、碰撞思想,发现蕴藏于文字之中的光影魅力,共同努力促成更多具有时代高度、思想深度和艺术温度的改编加速开花结果。

马文运在致辞中说,只有让影视艺术创作回归文学,影视作品才能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聚焦推荐“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正是要为优秀作家作品和一流影视团队搭建一座桥梁,让文学与影视进一步交融碰撞、相互赋能,引导文学与影视同心同行、互相促进,让文学的光芒通过影视的闪耀照亮更广阔的受众,助力推动电影和文学与时代共舞、与人民共情,讲好中国故事。

会上,何向阳,导演、编剧、制片人谢飞,上海市作协主席孙甘露,作家马伯庸分别作主旨发言。

何向阳表示,文学为电影提供了不朽的精神母题,电影为文学拓展了无限的艺术天空,二者百年共生的历史是新一轮合作互动的起点。新时代长篇小说以其容积、体量与深度,显现出文学为电影赋能的优势。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近推出56部深具影响的长篇小说,连同今天发布的最具转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如若能和电影人碰撞出灵感火花,无论于文学还是电影,都会催生文学新质,抵达艺术高峰。

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优秀代表,谢飞有多部影视佳作都改编自文学作品。他谈到,当前人类已经从“文字写作”进入“视听写作”时代,AI等新兴科技的发展会大大降低影视剧的拍摄成本,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制片厂”。“文学与影视这两种特别的艺术创造形式,永远会是世界历史文化中耀眼的闪光点。”

孙甘露从电影《爱玛》切入谈到,文学的创作和电影的创作都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不能把改编简单理解为不同叙事方式的转化。小说的叙事和影像的叙事是我们观看与理解世界的方式。文学与影视从业者都需要深入地感知时代、感知社会、感知人,对时代中的种种变化作出自己的回应。

马伯庸认为,历史分为两种:一种是档案历史,是枯燥的客观记载;另一种是“真历史”,需要用当代人的眼光去理解和激活。“只有找到古今之间人性的共鸣之处,才能在历史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刻,写出更多让当代读者感同身受的古代故事”。

活动现场,为感谢谢飞在文学改编影视领域作出的贡献,邱华栋、何向阳代表中国作协向谢飞颁发特别纪念牌,致敬这位“文影双馨”的老艺术家。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荐榜发布仪式同期举行。该榜单由中国作协社联部、创研部从千余部作品中进行筛选,经过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最具影视改编潜力的60部优秀作品。现场还发布了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上海作家作品特别推荐榜,展示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项目成果。

在以“新时代文学与影视相伴生长”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导演阎建钢,中国影协副主席、编剧张冀,《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北京作协副主席石一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编剧、制片人梁振华,腾讯视频总编辑张恒,爱奇艺执行总编辑梁萌,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电影剧作教研室主任杨蕊等展开深入对谈,探讨近年来文学作品改编影视的成功经验,分析文学与影视创作如何更好反映生活现实、传递理想情怀、激发情感共鸣。大家谈到,优秀文学作品为影视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影视从业者需要从文学中深度汲取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等方面的经验和养分,以此赋予影视作品更为持久的生命力。改编者需要具备“二次创作”的功力,吃透原著本身的精神内核,推动其与当下社会形成精神碰撞,增强其延展性。

吉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亮,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纳杨,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毕胜,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社社长薛舒等出席活动。此次活动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上海文学创作中心、上海作家俱乐部有限公司、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办。

2025-06-23 “文学之光 影视闪耀——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介会”在上海举行 1 1 文艺报 content79742.html 1 让文字启迪光影 让画面传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