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军事文艺

讴歌祖国建设辉煌成就 谱写军民同心美好诗篇

——访2010年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科学发展谱新篇》部分主创人员

□本报记者 曾祥书

男声合唱《行进在你的目光里》 摄影:刘强

李福祥(总导演):

讴歌美好生活的壮志豪情

今年晚会共设计歌舞《神州欢腾贺新春》、京剧与交响合唱《科学发展谱新篇》、舞蹈《江山如画》、情景诗朗诵《鱼水情》、二重唱《心连心》、杂技《星空畅想》、民族歌舞《和谐中华》、男声合唱《行进在你的目光里》、领唱与合唱《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之歌》、舞蹈《跨越》、二重唱《和风吹来蓝蓝的天》、情景短剧《山村喜事》、歌舞《阳光路上》13个节目。这13个节目,个个主题鲜明,各有特点,艺术种类全面,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譬如,开场歌舞《神州欢腾贺新春》,由鲜红的灯笼和金黄色的灯穗构成巨大面幕,在喜庆热烈的乐曲和鞭炮声中缓缓升起。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台背景墙像万花筒般变幻着色彩和构图,舞蹈和幻彩魔术营造出彩花纷飞、彩球旋转、彩绸飘舞、彩灯闪烁的欢乐景象。

在艺术上,我们充分利用人民大会堂舞台的空间,在形式和内容上求新、求美、求变,使今年的双拥晚会更加喜庆、更加热烈、更加欢快。

阎 肃(艺术顾问):

新中国的历程铸就了晚会辉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农业、工业、基础设施、科教、文化、金融、人口、健康、社保、对外开放、资源环境、少数民族团结、国防建设、外交等各个行业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在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妥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使我国经济形势稳步回升。如何用文艺的形式表现这些辉煌成就,我们采用了国粹京剧《科学发展谱新篇》和现代歌曲男女声二重唱《和风吹来蓝蓝的天》的形式来讴歌。

京剧《科学发展谱新篇》特邀国内著名的京剧名角与军队的优秀戏曲演员,共同上台担纲领唱,大型交响乐队和合唱团伴唱伴奏,强调京剧音乐的时代感,突出国家气派,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男女声二重唱《和风吹来蓝蓝的天》是一首突出颂扬科学发展观的歌曲。歌曲较好地反映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人与自然越来越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前景。

印 青(艺术顾问):

营造军民鱼水情深的和谐氛围

今年的双拥晚会,演出的地点是在人民大会堂,演出阵容和表现形式都必须适应这个场地的特殊要求,既要突出喜庆、热烈、祥和的过年气氛,更要强调每一个节目的精品意识,努力实现精美、精粹、精致、精彩的艺术追求。汇集全军文艺团体的最强阵容,通过独唱、重唱、大合唱、交响乐、军乐、舞蹈、短剧、戏曲、杂技、音诗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达到生动新颖、大气磅礴、行云流水的艺术效果。既强调鲜明的时代特征,又突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充分展示当代军人风采与军旅气派,营造军民鱼水情深的和谐氛围,给人以崭新的艺术感受。

值得一提的还有杂技《星空畅想》,这个节目是由全军三个杂技团100多名演员共同完成的新创杂技节目,集中表演包括抖杠、空中转环、蹦床翻越等多种高难度技巧,展示了杂技艺术“精、奇、险、难、绝、美”的独特魅力,较好地形成了层次分明、张弛有序、高潮迭出的舞台效果。  

王晓岭(艺术顾问):

主旋律歌曲的美学追求

双拥晚会中的歌曲创作,历年来都承担着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诠释晚会的主题,包括渲染春节喜庆气氛,反映祖国建设成就、人民军队崭新风貌、双拥工作大好局面等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为军内著名演员和团队量身定制作品。而今年的双拥晚会,从策划选题开始,词曲作家们就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就是如何避免概念化倾向,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艺术含量。为此,大家从两个方面做出了共同的努力。首先是注重歌词的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内涵深刻。例如《和风吹过蓝蓝的天》中的“我是你青螺盘中的明前茶,我是你黄手帕上的山丹花,我是你小桥流水的清平乐,我是你大江东去的浪淘沙”,把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和谐中国描绘得清新绮丽,诗情画意。再就是在歌曲的音乐创作中,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新颖的时尚元素有机融为一体,既凸显了作品的个性特征,又符合当今广大音乐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心态。

赵思恩(撰稿):

激扬文字写双拥

主持词不仅是节目之间的串接,它除了要把若干个节目像珠子连接起来外,还要让它形成一串完整的项链串。首先是串联节目,使之流畅。其次是借主持词来完成节目之间的牵、转、换,词的长短就要受舞台牵换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要为晚会添彩,而不能成为晚会的累赘。再次,还要有演绎主题、延伸意境、增强情感的功能等作用。纵观这次晚会主持词的创作,我的体会是,首先要在“描”字上下功夫。一个诗情画意的舞蹈,你不可能给出一段大气磅礴的主持词。这就要在“贴”得紧上费心思,要贴切。还有,在创作中要把握好节目的中心思想,这个节目人的创意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主持词游离于作品之外。此外,要在“味儿”足上动脑筋。最后,还特别注重了每一段主持词的抑扬顿挫感,使之诗味更足,韵律感更强。

赵大鸣(文学统筹):

用文学诠释内容的深度

“双拥晚会”年复一年,屈指算来,至今已过二十余载。与同时代其他类型的文艺晚会相比,“双拥晚会”所承担的主题思想内容之厚重与深刻,更无可出其右者。而这种深厚的思想内容在晚会中的宣示,则主要依靠文学的手段。无论是歌词、串联词,或是诗朗诵与戏剧小品的文本,语言文字担当着主题思想最直接的表达。其创作过程的繁复与艰辛可想而知;其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浑然一体的熔炼,让每个参加晚会文学创作的人,也如同经历浴火的锻造。

今年的“双拥晚会”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更加广阔的舞台空间与更加丰富的视听技术手段,并没有改变“双拥晚会”在主题思想立意与晚会功能性质上的根本约定。对于每个文学创作者而言,一如既往地坚持鲜明的时代风采、深刻的思想内涵与高层次的艺术品质,是始终不变的创作原则。惟此,我们同样是在用语言文字把智慧和激情融入了人民大会堂璀璨耀眼的宏大舞台之中。

刘 琦(音乐统筹):

一曲军民团结的颂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围绕国庆大阅兵我们创作了男声大合唱与军乐合奏的节目《行进在你的目光里》:“在你的目光里,我们走过广场……”这是由参加过首都国庆阅兵的联合军乐团与男声合唱团共同表演,由刘斌、吕继宏、佟铁鑫和聂建华等著名歌唱家领唱,歌声嘹亮,气势雄壮,表达了人民军队对党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展示了陆海空三军将士和武警部队官兵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高昂士气和坚定信心。如果说这次晚会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的话,就是我们起用了在影视界有名的演员参与晚会的演出。如在情景诗朗诵《鱼水情》中,我们把深受广大影视观众喜爱的李幼斌、林达信、温玉娟、肖雄、洪涛、王丽云、吴军、毛孩等影视演员调到舞台上,采取音乐、视频和雕塑式情景表演的艺术形式,组成了庞大的抒情诗朗诵。从目前观众反映的情况来看,这种做法很好,很有新意。

赵小津、谢 克(舞蹈统筹):

将语言用肢体动作美化

与往年相比,今年双拥晚会的舞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我们双拥晚会的舞蹈创作来说不仅是量的变化,更大的变化还体现在它的质上。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它要求的表演空间要大,我们在舞蹈创作中,较好地考虑到它“大”的特点,故在舞蹈编排上特别注重它的阵容和规模。

在《跨越》中,我们着重突出它的阵容,这是一个以“跨越2009”系列实兵演习为背景的男子舞蹈作品,舞台上战车飞驰、机声隆隆,士兵们士气高昂、英姿勃发,高潮段落演员展示高难度的舞蹈技巧,配合利用高科技舞台手段和现代灯光技术,营造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千车万人千里奔袭的壮观场景,较好地表现了广大官兵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决心,展现出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足音。

王 宏(小品统筹):

创作无疆界,创新才会赢

语言节目历来是“双拥晚会”的重中之重,今年的演出地点又是大会堂,舞台的高大华丽让“常规”小品(或短剧)望而却步,亦让我们这些小品编导胆战心惊。在总政领导的启发、全体编导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找到了今天的《山村喜事》。黄老汉扎彩车嫁闺女,而新女婿则是曾为他们村修通公路的解放军某部工兵营营长,为感谢解放军的恩情,村主任欲将村里的土特产当作新娘的嫁妆送进军营……由此带出了一段妙趣横生又感人肺腑的双拥故事。故事不大,切口也相对较小,但故事里所折射的内涵、蕴藏的情感却一点也没有因事件的简单而缩水,相反,简约的叙事为人物的塑造、情感的渲染,舞台呈现手段的叠加留出大量的时空。短剧呈现在舞台上,不但不小不空,反而更加生动有趣、丰满壮观。在剧中,传统的婚俗,虚拟的婚车,卡通的猪羊,乡村的特产,拥军的歌谣,黑土地上的舞蹈,都为该剧注入了灵性,增加了色彩。除此之外,小品的机智与幽默也丝毫未减,现场的阵阵笑声足以证明这点。

李文新(舞美总设计):

色彩构建华章

纵观2010年双拥晚会舞台美术,我个人觉得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是,舞台空间的拓展。宽32米、高18米的舞台框架,相当于中国剧院的4倍。因此,利用大会堂的立面空间设计空中舞台,使其形成结构多层次多空间表演区是我的主要创意。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舞台表演样式丰富多彩的同时能使支点游离于所设计的舞美结构中;这一设计理念在开场歌舞《神州欢腾贺新春》,合唱《行进在你的目光里》,及舞蹈《跨越》等场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由于舞台空间的改变,扩展了表演张力,因而强化了军旅舞台艺术特色。

二是,LED视屏的切割与重构,舞台上的6块LED屏幕,高14米宽2.5米,以条屏的方式分割组合成不同的空间形态,成为高清视频文件的特殊载体,根据节目内容变换主题形态,使整台晚会清新靓丽,洋溢着时代气息,呈现给观众的是精美的视觉享受。

姜小明(服装总设计):

把舞台扮靓

2010年双拥晚会的主题思想是“科学发展谱新篇”。晚会选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宽阔的舞台、节目类型多、服装数量大、制作要求高等特点,给服装的总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达到喜庆、热烈、祥和过大年的气氛,实现精美、精粹、精致、精彩的艺术追求,达到生动新颖、大气磅礴、行云流水的艺术效果。我对每一个节目编导的要求和剧情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充分利用以往舞台成功的经验,力求使服装设计的风格、款式、图案、装饰,以及所选用的面料都能符合节目效果的总体要求,将时代的美学理念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充分展示我军将士英姿勃发的风采,不但要给人带来时代效果的冲击力,而且还要达到“庄重、靓丽、舒展、美观、和谐”的设计目标。

2010-02-10 □本报记者 曾祥书 ——访2010年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科学发展谱新篇》部分主创人员 1 1 文艺报 content27011.html 1 讴歌祖国建设辉煌成就 谱写军民同心美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