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

俗世中隐现的星光

□雷 达

新时期以来,普通人的世俗化生活成为诸多作家肯定和表现对象,当历史从现代迷信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文学就归还了一个个肉身的人。这曾是创作上的一大进步,并有许多优秀文本相随产生。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新写实”,就是典型征象。最近,我集中读了青年作家李榕的一些中篇小说后发现,她也在着力表现俗世男女的恩恩怨怨,人间烟火的忽明忽暗,然而,她显然又在其中注入了某种新的元素,她的人物虽沿着陆文婷、印家厚们的脚印走,但终究拐上了各自陌生的路。时代正在提供新的生活方式。她注重把日常化的无奈与人性的光芒整合在一起,但这一切是深隐的、含藏的、淡朴的。这样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格调,似乎在当下青年作家中并不多见。

《深白》是李榕的代表作,全篇只三万余字,却展现出了密集的信息与深入的思考。主人公高飞是一位女医生,尽管她生活得小心翼翼,还是陷入一个巨大的无形漩涡。在生活上,她自小活在母亲的压制之中,向来都是过分的谨慎。她尚年幼的时候,做教师的父亲抛弃了做医生的母亲和她,随着一个脸黑鼻塌的街头裁缝走了。所以,性格要强的母亲把她的名字由高菲改成了高飞。这个令她痛苦的父亲却在她婚后不断地找她要钱。她虽从小和母亲生活,并没有感受到多少母爱,只觉压抑,母亲的逝世令她无比恐惧。就她自己而言,第一次婚姻失败了,没想到第二次又面临离婚的局面。作为母亲,高飞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抚养独生女儿。同时,她惟一的好友沈心的家庭也非常不幸,其人还患了癌症。在医院,高飞因为不能忍受同在一个单位的前夫的刺激,调离了原来的科室,每天承受的不仅是超强度的工作,还有极大的心理压力,似乎人生除了疲惫与烦恼就别无他物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高飞做人很失败。读至此,我们会觉得,烦恼人生式的写法又来了。然而并不,李榕在不经意间让这样灰色的俗世闪现出了一种不太亮却足以增添自信的光。高飞发现,父亲对她仍然有着无法泯灭的关爱;表面上冷酷无情的公婆对她和女儿也疼爱有加,婆婆为了孙女还摔坏了自己;好朋友不顾一切帮助她;前夫表面上风流轻佻,内心深处最爱的还是她;第二任丈夫在车祸发生的一刹那为了救她,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最终,高飞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岗位并被上海的专家点了名去深造。一切都在过去,太阳又是新的,灰色生存皆因这些美好的人性光亮而变得不那么烦恼和重要了。看,一个可能重蹈烦恼人生的无限循环之路的,或时下女性主义的幽怨倾诉的文本,就这样踏上了另外一条路径。

李榕的其他中短篇小说也都具有这样的品性。《忽然之间》里求医无门的张美心于绝望中发现,自己跪地相求的名医尹学文竟然是自己儿时给予过心灵温暖的私生子成材;尹学文儿时曾要放火烧死为了养活自己从事暗娼的母亲,此后这个孤独的生命不愿面对自己的母亲,但当他儿时灰暗生活中惟一的星光三丫头,也就是现在的张美心以绝对的宽容和坚强面对极度窘迫的生活时,他突然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与母爱,对着自己的母亲喊出了三十年后的第一声:姆妈!《马齿苋》中的韩老师孤苦无依,连起码的生存都成问题,却不顾一切地帮助那个曾经抢过她生意的问题学生苏林;苏林无父无母,却在帮助城市里被主人遗弃的流浪狗;而曾经间接导致韩老师丈夫死去的疤子,又在浪子回头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转而帮助韩老师,这连环套式的互助关系似在证明,他们虽然是俗世中最无助的一部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爱的精神。

李榕的中篇小说在艺术上是比较精致的,她的小说有如散文,往往会设置一个统领全文的意象,比如《深白》中的深白:“……医院里原来用做病床床单的面料,叫深白,的确是越洗越白,越洗越亮。”深白,正如俗世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就在那里,高飞却一直没有发现,直到越来越走进生活深处,才会逐渐发现它们,它们同样是越洗越鲜亮的。《马齿苋》中的马齿苋:“马齿苋又叫五行草,它的根是白的,茎是紫色的,叶子是绿的, 花是黄的,种子却是黑的。因为能入药人们也叫它神仙草,因为经得起阳光暴晒又叫它太阳草。它匍匐在地,烈日下,没人给它浇水它照样鲜翠,倘若给它浇上水呢?它会不会因此蓬勃起来,茂盛到无可比拟……”在这篇小说中,马齿苋的生命力之顽强应该是作品中主人公顽强生存能力的代名词,不能生育而又失去丈夫的韩老师、几成孤儿的少年苏林、精神失常的老太太都是社会底层的人,都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却又都以顽强的姿态生存着,令人回味良久。《忽然之间》里的北极星只在作品中出现了一次,却在尹学文的回忆中成为最闪亮的部分,尽管他们都成长于一个极端恶劣的环境,但仍然有爱和关怀在身边,这是他们生命中的星光,“亲人是这个世界留给我们最好的财富。还记得那颗北极星吗?它让我觉得这世界还很美丽,你也如是。”尹学文在信中对张美心说。

尽管有人认为李榕的《深白》与谌容的《人到中年》有某种相似性,尽管李榕在描写世俗生活上的手法让人想起了同样曾在武钢医院工作过的池莉的《烦恼人生》等作品,进而认为与新写实作家具有某种共同点。然而,时过境迁,我认为李榕作品的成功之处并不在和已有的作品的外在相似,而恰恰在于内在的相异,她能在细致入微的对俗世生活的雕刻中,让那些隐约的、人性的美好光芒闪现出来,她追求一种“深白”式的或“马齿苋式”的淡泊中的顽强,透射出一种特殊的情调。我们生命中的星光不也如此吗?

最后还想说的是,李榕中短篇小说在叙述上,包括在语言上,有过于细碎之嫌,缺乏更为透亮、幽默和一语中的的简洁,也缺乏更有底蕴和含蓄的话语——潜话语,以致对读者而言,缺乏一种更为强烈而深沉的阅读体验。这是需要不断磨练的。我相信李榕会越写越好。

2010-09-17 □雷 达 1 1 文艺报 content19432.html 1 俗世中隐现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