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动画是使用黏土等可塑性材质造型的定格动画,因其灰暗厚重的质感,常用来表达哀伤的情绪。比如在美国动画短片《更多》中,布利斯眼镜中的多彩幻象,与黏土制作的黯淡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发明眼镜的是一个寂寞的电焊工,每当心情失落的时候,他都会打开肚子,凝视着肚子里红彤彤的光芒——那是他炙热的激情和梦想,是他每天走下床头继续操劳的动力。当他终于发明了眼镜,盆钵盈满,功成名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肚子里的火焰已经熄灭,只剩下死灰一般的沉寂。
同样是悲剧故事,德国动画短片《追寻》显然更为深刻。它讲述了一个诞生在沙漠中的沙人,在不同的世界中寻找水源的故事。在追寻的途中,沙人遍体鳞伤,却从没停下脚步。最后,沙人被大机器碾落水中,并重返荒凉的沙漠之上。苦耗一生追寻无果,生命又开始了新一次的循环。这部短片深受尼采永恒轮回论的影响,具有德意志民族冷峻、善于思辨的特质。
不过,黏土动画也能表现快乐的主题。加拿大短片《沙堡》中,一群古怪可爱的小怪物,在了无生机的沙漠中嬉戏游玩,共建城堡。另一部有趣的黏土动画短片《动物杂谈》则来自著名的英国阿德曼工作室,它采用电视简访的形式,访问了各种动物在动物园中的生活。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口音、谈话内容与人类极为神似,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
由于篇幅所限,动画短片侧重于展示场景,线形故事比较少见。《13号病房》无疑是个精彩的例外——这部澳大利亚的黏土动画短片居然做出了好莱坞惊悚科幻片的味道。主角受伤后进入一个恐怖的医院,被凶恶的医生、变态的病人和可怕的实验室怪物追杀,不得不想尽办法逃离魔窟……短片的人物表情细腻,打斗动作到位,镜头切换也干净利落,充满紧张的节奏感。
同样来自澳大利亚,《裸体哈维闯人生》的题材也很罕见,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终老,哈维似乎是命运安排下的牺牲品。多动症、父母双亡、头骨被打裂、遭遇雷击、失去一个睾丸、无法生育、妻子暴毙、老年痴呆症……各种麻烦一直困扰着他,最后,孑然一身的哈维在养老院了此残生。
然而,哈维从未停止过抗争。他去养鸡场偷鸡放生,加入裸体协会,抓紧每一分钟享受光阴。他终生携带着小本本,孜孜不倦地记录“事实”。阿甘说生活像巧克力,哈维记录的最后一条事实就是:“生活就是一支烟,要把它吸到烟屁股。”有的人生而伟大,有的人成就卓著,更多的人像哈维一样卑微如草芥。可是无论生活有多艰难多漫长,我们都要完整地把它过完,按部就班地活下去。老迈的哈维裸身沐浴在养老院后院的阳光中,微笑地等候公车去探望亲人。尽管他已经无处可去,而且那辆公车永远也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