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历史长河为我国的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利用的故事和题材。如何以影像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波诡云谲的历史事件、以影像塑造有血有肉、性格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成为电影创作者思考的课题。近年来,历史题材影片不断涌现,虽然制作精良,场面恢弘,但由于历史观的模糊、创作理念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影片歪曲历史、恶搞历史的创作现象,这对社会、尤其对年轻人思想文化观念及历史观的形成势必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对历史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可以增强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对未来的思考。电影作为最具大众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对观众思想观念的形成影响巨大,对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电影对历史不真实地反映、有意地歪曲、随意地恶搞,将会对社会和观众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出于各种原因对历史及历史人物颠覆和恶搞的影片有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以近期上映的影片《战国》《关云长》为例,可以清楚地发现这类对历史及历史人物颠覆或恶搞的影片的一些特征。
首先,这类影片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应该考虑到彼时彼刻的社会历史具体情况,而不能用今人的眼光、以今人的思想简单机械地、割裂地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而当下的许多历史题材影片创作,正是以今人的思想简单机械而又粗暴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本是一个英雄辈出、思想驳杂的时代,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发生期和生长期,是一个理想主义盛行的时代。虽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但在思想文化上却高度发展,无论是贵族阶层还是士人阶层,甚至布衣平民,大多有一颗理想主义的雄心,他们要凭自己的力量改造社会、创造历史。而影片《战国》的编导者却忽视这一历史事实,将当下思想生硬地注入到战国时期的人物身上。于是,我们看到了极具现代意识的、“爱好和平”和“以和平的思想展望安静祥和的世界”(影片导演金琛语)的庞涓和孙膑。同样,在电影《关云长》中,关羽也被塑造成一位向往和平、不忍杀戮的仁者形象。再远一些,《赤壁》中的周瑜、诸葛亮,《英雄》中的无名……这些中国历史上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无一不具有现代意识,而独独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以历史的眼光、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
其次,有意颠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赋予在历史和历史人物身上的价值评判。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很多历史和历史人物都被赋予了文化价值意义,且长久流传,成为广大人民所认可的文化形象化身。提起诸葛亮人们自然联想到他的智慧;提起关公人们自然要夸赞他的忠义;赵氏孤儿故事所表现的是舍身取义、慷慨悲壮的牺牲精神;而秦王的暴虐和曹操的奸诈在历史文化中也是有定论的。虽然这些定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不完全正确,而且与当下的现代思想存在或多或少的抵牾,但它们却作为文化编码,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的意识中,长久地保存下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活。而现在一些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却有意打碎甚至颠覆这些历史和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意义,贬低或者抹去他们身上的壮美,以自己的平庸甚至猥琐去理解古人、塑造古人。于是,我们看到了呆头呆脑、傻里傻气的孙膑(《战国》);看到了为情纠结、内心矛盾且有弑君举动的关羽(《关云长》);看到了内心无奈甚至阴暗的程婴和被逼无奈的屠岸贾(《赵氏孤儿》)……更有甚者,个别影片非但颠倒文化价值的评判,甚至有意模糊忠奸善恶的区别。好人好报、恶有恶报历来为中国文化和百姓所推崇,但在影片《战国》里却被颠覆和模糊,在历史上因嫉妒而残害同门的庞涓被塑造成值得同情的形象,影片最终也没有表明他的生死,而受害者孙膑却跳崖自杀了。这种处理既有悖历史,又伤害了观众的感情。如果拿影片《战国》与香港几十年前拍摄的影片《马陵道》相比,其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思考、对思想的开掘、对艺术的真诚等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折射出当下我们一些电影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的浮躁与肤浅。
与这种浮躁与肤浅相一致的,是影片对历史的编造,甚至庸俗低俗的恶搞。历史题材影片不可能离开虚构,但虚构是要符合历史规律与历史环境的,而不是随意编造、恶搞。如《战国》和《关云长》都增加了虚构的女人戏、爱情戏。电影中表现爱情本没有错,但由于编造出的虚假爱情违背历史原则、消弱影片思想、损害人物形象,甚至使影片滑向低俗的境地,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战国》中,编导虚构了女主人公田夕的形象,并以相当的篇幅描述孙膑、庞涓、齐威王三个男人对她的追求,更给人以孙膑与庞涓的争斗是为了争夺田夕的感觉。而在《关云长》中,则虚构了一个刘备未过门的夫人绮兰,而她与关羽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情感关系——影片告诉我们,关羽的从军是因为她;关羽千里走单骑所护送的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两位皇嫂,而是这个令他倾心的女子。
历史作为民族的共同记忆,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延续的载体,对当下与未来国民的思想文化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电影艺术因其大众文化属性,在展现历史进程、揭示历史规律、塑造历史人物、传播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现实状况却不能不令人担忧,个别电影工作者对历史缺少尊重、缺少敬畏,他们既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又缺乏艺术创作所不可或缺的耐心与诚心。这样创作出来的影片对思想文化的戕害和对精神层面、道德价值观的不良影响是深远的,理应引起关注与反思。我们期待具有正确历史观、价值观,真正反映历史进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蕴涵着思想文化的优秀历史题材电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