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主办,全国艺术学学会给予学术支持的“第一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于近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该论坛主要聚焦于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后,对其学科性质、学科发展趋势及学科研究领域拓展等问题的探讨。一方面着眼于全国各艺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近年的培养成果的展示,鼓励更多青年学者拿出优秀科研成果,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推进贡献才智;另一方面也为全国艺术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研究选题、沟通学术思想、展现学术风采的平台,希冀进一步推进艺术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与高端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我校等十余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青年学者到会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凌继尧、张朋川、韩锺恩、吕效平、邵宏、徐飚、李立新等专家与会。此次会议入选的论文均围绕艺术学这一中心议题展开。或是从各自研究的领域来阐释艺术学的一般原理与本质特征,或是在艺术学视野下进行综合性、跨学科的专题讨论;既有关注学术前沿的探讨,亦有基础性的研究。论坛具体发言就“艺术学理论建构”、“艺术学理论内涵与外延划分”、“艺术学跨学科研究的挑战性”、“艺术美学的古典意蕴与当代发展”、“艺术人类学的学科理念确立”、“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与路径”、“现代观念下的戏剧主题变迁”、“中国先锋戏剧的生存状况”、“意识形态与中国电影叙事”、“传统书画评品与书画鉴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精神转换”、“艺术史视野下的音乐审美意义”、“古典奏鸣曲中的哲学精神”等十多个专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营造出自由对话、平等交流、百家争鸣、追求创新的学术氛围,涌现出一批学术背景丰厚、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想新锐、学术个性鲜明的青年学者,展现出艺术学学科新一代学人的学术品格和精神风貌。
青年学者们的交流互动体现了本次论坛“学术自由、务实严谨、交流共进”的主旨,论坛所显示出的学术精神十分昂扬。论坛也试图为每一位发言者创造最大程度表达自己学术思想的学术交流环境。为了使得每一个单元的嘉宾点评环节能够更加的言之有物、与发言人能够更加充分的交流思想,每一位发言人的论文都已经在论坛开始的一两周前由论坛主办方与点评嘉宾做了尽量详细的沟通,并向点评嘉宾发送了论文的稿件。同时,为了在互动环节中能够让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够更加充分的展开讨论,论坛对于每一篇论文所关注的研究领域都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年轻学者的听众群,以期能够提供更好的交流、互动的环境。年轻学者们的论坛交流在一种严谨与激情并存的环境当中进行。发言者对于自己观点的捍卫与点评嘉宾、提问者对于发言人的论文中的疑惑之间的交锋既有一定的“火药”味,同时也不乏彼此对于学术的一种共同的严谨态度。同时,论坛主办方尊重每一位年轻学者的学术观点,并力图营造良好的学术观点成长的环境。从个人观点的充分表达,年轻学者之间的热烈的争论,再到个体观点的不断成熟、完善这样的过程中都充分尊重每一位年轻学者对于学术的激情与憧憬。试图让这样的学术聚会成为每一位年轻学者学术思想从产生、反思、直到成熟,并在未来的学术界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一个思想“孵化器”。
最后,此次论坛的某些现象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首先是对于此次论坛投稿论文的审阅、评议、筛选的工作。即使有些入选的参会论文以门类艺术作为切入点,然而评议组均考察其论文是否在不同程度上对于艺术“一般性理论”有所关照。所以,论坛即使出于点评嘉宾点评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不同兴趣听众群参与论坛的有效性等方面的考虑,论坛的发言分为不同艺术门类学科的专场,然而这样的专场并没有使得会场的交流与互动停留在门类之中,而是从中引发出了许多各门类学科的学者们所共同关注的门类学科视域之外的问题,例如,艺术史研究究竟在什么层面才能更具有价值与活力;音乐学的研究是否能够走出音乐本身,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是否有某种意义上的共通性;对于艺术研究中的考据与思辨各自在艺术研究中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等等诸如此类的在“艺术一般”层面关注艺术的讨论。而这样的讨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恰恰揭示了艺术门类研究中的方法、理念存在着某种融合的可能性,更揭示了对于门类艺术自身的研究也不能止步于门类学科之内。这种可能性是艺术学理论这样的学科非常想要看到的。因为艺术学理论本身的价值定位就包括了:对于门类艺术更深层面的“艺术一般”的研究往往反过来能够在更高的层面、更为深入的对于门类艺术研究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艺术一般”的探索对于人们更好的、更深入的认识、判断、接受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实际上也起到很大程度上的指导作用。当然,这样的现象目前来说可能还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况之中,然而我们相信艺术学理论自身的发展最终会让这种对于“艺术一般”的不自觉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此次论坛出现的这种趋势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正预示着艺术学理论这样一门关于艺术一般性理论的学科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某种可能性。而这样的可能性也切实的印证了“艺术学理论”学科自身的学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