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鲁迅”之称的李泳禧去年12月5日逝世。我当时在日本北九州和铁凝、莫言、日本岛田雅彦等参加东亚文学论坛,7日回国后,马上到李泳禧的灵堂里跪拜,和高银老诗人交换哀悼酒杯,和李泳禧永别。
韩国许多媒体对这位韩国民主变革运动的“思想导师”为韩国的民主变革献身的艰难一生与思想,作全面报道,并表示深切的哀悼,相当一些时段里造成了李泳禧现象。李泳禧曾经把这个韩国民主变革运动的“思想导师”的功劳归于鲁迅:“如果说我的著作和我的思想、我对人生的态度对当代青年们起到了这样的影响,那么这个荣誉应该归于现代中国作家、思想家鲁迅”。确实,1920年最初在韩国报刊上简单介绍进来的“鲁迅”,经过几个曲折艰难的阶段,到了现在,鲁迅与《阿Q正传》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世界文学经典了。
我们韩国学界经过长期的准备,2010年年底终于实现了20卷本《鲁迅全集》韩译本的出版,目前已出版了第一、第二、第七等3卷,估计两三年内将全部出齐。这可以说是韩国鲁迅学界的空前盛举,也可算是韩国学界在伟大的世界文学灵魂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献给鲁迅在天之灵的一个小礼物吧。
韩国接受鲁迅,可以从两个角度谈:一个是主要从学术接受的角度,可以分六个阶段;一个是从鲁迅精神的社会实践的角度,可以分三个阶段。
从翻译、研究等接受的角度,从现在的观点可以重新梳理为六个阶段:1.黎明期与黑暗期(1920-1945.8);2.一时露面期(1945.8-1950.6);3.潜迹期与长期开拓期(1950.6-1979);4.急速成长期(1980年代);5.成熟发展期(1990年代);6.平淡的扩大深入期(2000年代)。
对鲁迅的接受,除了中国之外,韩国与日本几乎是同步开始的,但由于两个国家在“殖民”与“被殖民”的历史语境上存在天壤之别,所以韩国对鲁迅的接受与研究,不能活跃地展开,但这并不意味其接受土壤与热望比日本薄弱。第一阶段里,刘树人1927年8月把鲁迅作品《狂人日记》译成韩文在《东光》发表,这是作为外国人首次把鲁迅作品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的,颇值得一提。此后,丁来东与李陆史有关鲁迅的文章先后连载于《朝鲜日报》,颇见研究水平。第二阶段里,最重要的可算1946年金光洲等首次把《鲁迅短篇小说集》全三本翻译出版一事了。此时,高丽大学排演《阿Q正传》,首尔大学举办鲁迅演讲会。可见,在1940年代后期韩国知识界曾有过一定程度的鲁迅追慕热。但第三个阶段里,在战争后的严厉的反共风气下,鲁迅研究基本陷于低潮,直到1975年才出现第一部鲁迅小说的全译本。金喆洙、河正玉、李玲子是这个时期对鲁迅研究开拓新路的学者。
在第四阶段,韩国的急速产业化与军部独裁政府对民主运动的严厉弹压,反而为知识界与中文学界提供了鲁迅研究的新土壤。进步知识分子与年轻学生从变革韩国现实的角度探讨鲁迅所处的时代、思想与文学,产生了更多的共鸣。这个阶段里李泳禧借用鲁迅杂文《来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对当时军事独裁政权以及保守言论界对急进主义的攻击,对知识分子的机会主义进行了痛烈的批判。通过李泳禧的巨大影响,鲁迅在韩国真正被广大知识分子与学生接受,并长期保持和扩大着影响力。这时,还出现了不少新锐的研究者,在思想方法或研究意义上值得注意的有全炯俊、金河林、柳中夏等几位,他们的研究紧密联系韩国现实,并有敏锐的开拓性问题意识,使韩国的鲁迅研究真正向有韩国特色的“韩国鲁迅学”方向发展。
在第五阶段之初,世界两大体制对立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而且1993年初韩国随着通过改革,基本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化,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的关心慢慢淡了下来。不过,这个阶段里,李玲子、金龙云、刘世钟、金河林、柳中夏、俞炳泰、严英旭、韩秉坤、洪昔杓等国内外博士论文的陆续出现,大大地提高了韩国的鲁迅研究水平。1993年12月,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组织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这是东亚三国有代表性的鲁迅研究者之首次会合,具有纪念碑的意义。国内学者的鲁迅论文与专著以及海外学者的专著翻译的出版也急速增加了。
到了21世纪至今的第六个阶段,韩国的鲁迅研究在平和的姿态上,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向翻译与研究领域扩大的方向、向研究专题化的方向发展。从东亚视野或比较文学角度研究的新动向也很突出。2005年开始,韩中两国的鲁迅学界有感交流的必要,轮流召开了两次研究对话会,并在中国首次编辑出版中文本《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 可谓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活动。韩国鲁迅学已经具备了蔚为可观的面貌。
不过,从接受鲁迅精神的社会实践方面看,日本帝国主义严酷统治的时代算是第一个阶段,被殖民化的韩国人民从鲁迅精神里发现和封建主义斗争的思想资源、和帝国主义残酷压迫者斗争的锐利的精神武器。1945年光复后李承晚的独裁与长期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时代是第二个阶段,韩国人民从鲁迅精神里发现和军事法西斯主义斗争的精神资源、与附和他们的许多机会主义者斗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民主主义进入轨道的21世纪的第三阶段里,在韩国人民和韩国知识界接受鲁迅思想、鲁迅精神的情况如何?
我们发现近年学术界横行着一种虚无主义的观点解释鲁迅。全球和跨国资本相配合的全面市场主义的霸权统治之下,大众娱乐文化胜利而知识分子投降于文化消费主义,这样的局面之下,鲁迅思想的生命力也几乎消失了,就是这样的说法。但是,实在是这个样子吗?我们不以为然。我们相信鲁迅的思想锋芒可以针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果,可以针对东亚各国膨胀民族主义的逆时代性,可以针对全球全面市场主义霸权的非人性、人的疏离、两极分化、制度暴力性、无反思。
21世纪的世界里,韩国会通过翻译、研究、借鉴、实践等方式,不断拿来和吸取“鲁迅”各方面的精神营养,进一步提高“韩国鲁迅学”。笔者希望韩国鲁迅学首先要与鲁迅学的故乡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日本等东亚各地区一起推动发展成为东亚鲁迅学,然后不断和世界各国各地的鲁迅学进行对话,最后能发展成为世界鲁迅学,对人类的未来起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警惕鲁迅研究只停留于规范化、制度化的化石化倾向。
(作者系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部教授、韩国鲁迅专家、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韩国》韩方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