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我为常香玉排练 《李双双》《人欢马叫》

□许 欣

《李双双》剧照

1963年12月31日夜晚,河南豫剧院三团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演出豫剧现代戏《朝阳沟》,著名演员常香玉也参加了演出,饰演栓宝娘。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走上舞台,与全体演职员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合影留念。毛主席的这一行动,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河南豫剧三团,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戏曲现代戏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形成了一个编演戏曲现代戏的高潮。这一年的春节刚过,我们就到生活基地──登封曹村(1976年改为朝阳沟村)深入生活,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干活,晚上排练《社长的女儿》。这种开门排戏的做法,既方便向群众征求意见,又容易深入群众,了解生活,提高演职员认识生活、把握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这是我们三团艺术创作的光荣传统。

有一天,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袁斌、副院长马达、艺术室主任杨兰春通知我:“常香玉院长从大庆又发电报,又打长途,催了好几次,要求派导演给她排练《李双双》,争取5月1日为大庆工人演出。为了赶时间,你坐飞机先到哈尔滨,再从哈尔滨坐火车到大庆。”当时我想:常香玉平时演的是《红娘》《白蛇传》《花木兰》,高兴旺是豫剧名丑,演《推磨》之类的独角戏,王在岭是豫剧名黑头,演《打銮驾》之类的唱功戏。他们在各自的行当中,都是当之无愧的名角。但是,要让他们演戏曲现代戏,说实话,难度不小。排《李双双》,我一点把握都没有。

到大庆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排练《李双双》。一天下来,我心里还是没谱,但是常香玉看了排练后说:“看了你排练的农村青年二春和桂英的初恋,孙喜旺用旱烟袋锅敲着鞋底,向二春夸耀李双双给他做新鞋的这些细节,不光真实有趣,也把人物的关系交代清楚了。现代戏跟传统戏的表演就是不一样!”常香玉对戏曲现代戏的理解,为我排好《李双双》增添了信心。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头,在常香玉的带领下,老艺术家们认真努力,艰难地和老习惯作斗争,向新的表演领域一步步迈进,我很受感动。

这出戏的第六场是展现李双双心理活动、性格变化、人物成长的一场重头戏,孙喜旺由于受到了李双双批评,就撂下家不管,跟着队长金樵外出干副业──搞运输去了。一段时间以后,孙喜旺回来了。在排练中,艺术家们的设想与剧本的要求差距较大,我就给他们分析说:在前几场戏中,主要表现李双双一心为公、心直口快、敢于批评人的性格特点。这场戏要体现李双双性格的发展变化,遇到事情讲究处理方法了,显得更加柔情、更有女人味儿。喜旺回来以后,主动告诉李双双,他这一次没有私心,金樵、孙有私分钱时,他没有要。李双双听到这话忽地站了起来,潜台词是“这件事儿得告诉老支书”,就疾步向屋门口走去。刚走几步,她又慢慢地停了下来,内心独白是“不能急躁,不能这样处理”。于是,她轻轻地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走到门口关上屋门,再走到桌前摞起茶杯,把月饼放在抽屉里,然后在床边坐下轻声柔气地说:“人家在家里没明没夜地干,你们在外面却干这种事儿……”当我把这些内容分析给常香玉听,并要求她这样想、这样表演时,她兴奋地说:“老许!你真聪明,想得真细!咱就这样演。”我听了常香玉的话,很兴奋,也很感动:到底是大艺术家,真懂艺术。

1964年5月1日,常香玉主演的《李双双》在大庆和哈尔滨公演,受到了当地观众和领导的热烈欢迎,好评如潮。第二天,当时的河南豫剧院副院长周奇之给我打电话说:“老许,常院长要请你吃饭。”我按时赶到,常院长在那里等着我,饭厅里摆满了一桌子甜食。这让我大吃一惊:“常院长真是一个细心人,她竟然知道我爱吃甜食。”敬重之感油然而生。她笑眯眯地举起一杯甜酒说:“《李双双》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这是我们的成功。老许,庆贺我们合作愉快!”

1964年7月,河南省举行戏曲现代戏会演,常香玉主演的戏曲现代戏《李双双》在开幕式上展览演出。河南豫剧院三团由我导演的《李双双》,则在闭幕式上演出。会演期间,大会在省人民剧院举行了经验交流会。常香玉在会上说:“今后,我还要和许欣导演合作,排演新的戏曲现代戏。”

机会果然来了。1965年夏天,当时的中南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举行戏曲现代戏汇演。河南省文化局冯纪汉副局长通知我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决定:豫剧现代戏《人欢马叫》到广州参加汇演。常香玉在戏中扮演吴大娘,她同意与你再次合作,为她排演《人欢马叫》,她要演好配角吴大娘。”当时还决定,王善朴扮演主角吴广兴,魏云扮演刘自得的女儿爱勤。

《人欢马叫》这部戏有一大段男女对唱──“宽她娘一句话刺疼了我”,这是全剧的核心唱段,是主人公吴广兴劝说老伴儿很动感情的唱段,是豫剧音乐家王基笑、姜宏轩根据剧情、人物性格、具体情感的需要,联手创新的得意之作。他们把降bE 调变成降bB 调,这一转调,就变成了以男声为主,女声为辅,并且依附于男声。豫剧的传统演唱方法,也有男女声对唱,但是,一贯是男、女声同调同声,而且是以女声为主,男声为辅,男声跟着女声走。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男声为了跟上女声的声高,不得不声嘶力竭地喊,挤着嗓子用假声唱。这种对唱方法已经是豫剧铁的传统,没有人去更改,也没有人敢去更改。然而演出事实证明,如果还要男演员用假声唱,不仅违背了现实生活,观众也不能接受。问题是,要由河南豫剧的代表人物常香玉来演唱,就不好说了。我把这些创作意图一说,常香玉却痛快地说:“好呀,王善朴扮演的是主角,是先进人物,我得服从先进人物的需要啊。”常香玉的革新精神,真让我们料想不到。但是,改变几十年的习惯,决非轻而易举,起音稍微不准,以后就搭不上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一切就都泡汤了,常香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练唱。特别是首演的下午,她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练唱。当我推门进去的时候,觉得我眼前的这个人,不是常香玉,而是剧中人物吴大娘了。

《人欢马叫》一举成功,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等领导同志和广大观众一起观看了《人欢马叫》的首场演出。在座谈会上,陶铸同志说:“《人欢马叫》这出戏,达到了中南汇演的标准,可以作为优秀剧目到北京汇报演出,还可以拍成电影。”第二天,《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刊都发表了评论文章,一致称赞常香玉同志在唱、念、作方面都实现了和谐统一,使人物性格突出,同时表示要学习常香玉同志“演老旦、当配角”的革命精神。

2011-09-26 □许 欣 1 1 文艺报 content25990.html 1 我为常香玉排练 《李双双》《人欢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