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专题

怎一个“累”字了得

□肖惊鸿

我一直以为,官场小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风行至今,之所以迅速升温且经久不衰,除了它以独特的视角、表现内容和审美取向迎合了大众的阅读心理,从社会意义而言,对推进民主、廉政等政治文明的影响虽有限,却多少起到了文学的教化作用。但从纯文学的本真意义出发,却乏善可陈。在模式化进程中,也出现过一批比较优秀的作品,如王跃文的《官场春秋》《国画》,周梅森的《中国制造》,张平的《抉择》,陆天明的《省委书记》,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阎真的《沧浪之水》,小桥老树的《侯卫东官场笔记》等,在官场小说的泛文化意义上彰显了文学的应有之义,使得官场小说凸现峰回路转之势,以其深刻揭示政治文化内核、表现政治文明进程而成为当下现实主义力作之一种。 

《累》作为一部官场小说,其立意昭然,不必赘述。但《累》在官场小说中有它独到的特色和价值。

从生活出发,贴近现实,不生编硬造,不牵强附会。作者曾经是省级领导干部。他从一名小学教员到一名省级干部,有着几十年的官场生活经验。几十年的人生历练凝成文字,付诸笔端。通常,对于非专业作家而言,积一世体验而为的小说,难脱自传或半自传的窠臼。我也曾试图从小说中找一找作者自己的身影。作者倾心赞美、着力刻画的主人公张立人,是作者心仪的我党执政者的完美形象。在这个形象里,蕴涵着现实的源泉和作者自己的从政体验。作者在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变换了十余个岗位,经历过十余种不同的角色,这给他刻画、描摹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充足的生活资源,夯实了牢固的创作基础,使他得以把握官场百态,为刻画正反面人物做了充分的创作准备,也为这部小说增加了独特的价值。

塑造了官员的群体形象。泾渭分明,褒抑有理,刻画真实,表现细腻。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观照现实,以自己丰富的从政人生作为坚实的创作基础,展现了一幅鲜活多变的正邪纠结、曲直缠绕、善恶相争、明暗交织的百官图。他笔下的人物多达几十个,刻画得比较鲜明的就有十余人。他尽心着力地打造了主人公张立人。张立人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伊始,直到进入21世纪,在20多年的官场历练中,集结了中国社会几十年来政治风云的改革与变幻。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张立人,放弃了象牙塔里的静谧生活,如博击长空的海燕,一头扎进了万象丛生、波谲云诡的基层现实。几十年的人生就此展开,官场故事也由此开了头。张立人从基层干起,以他扎实的文化储备、积极向上的救世情怀,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官员在变革时代里的操守和良知。他坚持党性原则,勤恳做事,真诚做人,居功不自傲,谪贬不自卑。他不仅仅是一名正直的官员代表,而且从更高意义上说,是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存在着。这个人物的刻画是本书最成功之处,给官场小说,甚至是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一个鲜明的形象。然而张立人并不孤立,在他的身边,大大小小的官员,从乡一级到县一级再到市级、省级,有那么一批清廉律己的好干部在坚守着。县委书记张方平、县政协主席宋吉生、市文博局副局长王实禾、市委书记辛豪等等。他们坚守的不仅是岗位,也是做人的良知。

小说中最高级别的反面官员是省委副书记、主宰干部命运的甄振怀,在书中堪称“万恶之首”。张立人的老同学田玉跃,是张立人投身社会的第一个直接领导,也可以说是他的官场领路人。这是一个被官场名与利戕害了的基层干部的缩影。一路攀爬,假话、谎话、权谋、心术,尽于股掌之中。他的夫人梅芫,代表了官员夫人的群体形象,是官太太的典型。她爱慕虚荣,追求荣华富贵,利用她和丈夫的权势关系网,并和省委副书记甄振怀的公子勾结一起,沆瀣一气,最终成为金钱的爬虫,也成为社会的弃儿,走上了现实中通常的贪官出逃之路——逃往国外,躲避一时。作者还着力刻画了一名女干部裴尚蕊,凭借女色,从宾馆服务员一路攀爬,几乎与为官路上所遇的所有男性官员均有权色交易。人性之扭曲令人不寒而栗。然而作者也并没有把这个草根女性彻底妖魔化,对她还是网开一面,倾注了怜悯与同情。在大结局,安排她幡然醒悟,多少回归了一个人的良心。由此亦显露出作者的平民做派和草根情结。

书名取为《累》让人生出“无官一身轻松,回望山河依旧”的个中滋味,同样给人真实的感受。一个“累”字,道出官场的万种玄机。为官不正的危害之大,远大于为富不仁。好官自然累,坏官同样累,好坏的较量与争斗就更累。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小说透过一个“累”字拷问权力的终极意义并反思人的终极价值。一个“累”字的背后,是人生诸般智慧与境界。这千般滋味、万种心思,怎一个”累“字了得?

小说中各色人等,林林总总,作者都能从容不迫地一一铺排,安置熨帖,显示出作者良好的文学修养。细节的精到,人物的鲜明,见出作者多年从政的经验积累。主人公张立人的人生走向,彰显出作者的文化立场及人生智慧。以上种种,奠定了这部小说在众多官场小说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2011-09-30 □肖惊鸿 1 1 文艺报 content25419.html 1 怎一个“累”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