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电影学院奖戈雅奖向来就有“西班牙奥斯卡”之称,其重量不言自明,而本年度的戈雅奖更是爆出冷门。电影《黑色面包》力挫强敌,击败了有着威尼斯银狮奖头衔的《伤心小号曲》、代表西班牙报名奥斯卡的《雨水危机》以及在国际市场上风光的《活埋》,获得了最佳影片大奖。除此之外,这块“黑色面包”还换来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奖项。片中首次触电的两位小演员Francesc Colomer、Marina Comas也摘得了最佳男女新人奖,9项提名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媒体与观影者的一道大餐,可谓是载誉而归,相比之下其他影片都成了餐后甜点。
炮制这道大餐的正是西班牙著名导演奥古斯汀·维拉罗伽,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即惊悚片《玻璃笼》,曾凭借2000年的《海》入围柏林电影节。这部《黑色面包》是他10年来首部独立执导的作品,影片根据卡塔尼亚作家Emili Teixidor的小说改编而成。对于西班牙内战所造成创伤的讲述,是维拉罗伽作品的一贯主题,本片也不例外。电影通过少年安德鲁的眼睛,见证了战争中残酷的黑白人生。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西班牙内战之后的几年。这场内战(1936年7月18日~1939年4月1日)发生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执政期间,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领导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共同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这次西班牙的内部战争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1939年4月,西班牙国民军获得胜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解体,所有右翼组织合并,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开始了漫长的独裁统治时期。随之而来的就是胜利者对剩余左派分子发起的血腥清洗运动,近10万人被屠杀,上百万人遭受终身歧视。整部电影围绕着发生在一个偏僻小村庄的谋杀案展开,借电影主人公小男孩安德鲁的眼睛一步步解开事件的真相。
村民戴奥尼斯父子在丛林里被一个幽灵一样的杀手杀害,诡异的谋杀一开场就为整部影片打下了迷幻黑色的整体基调。他们的尸体被安德鲁发现,之后流言与谎言在小村庄里悄悄地流传着,而安德鲁一家的生活也因此陷入更加阴沉的黑暗之中。安德鲁的父亲法力奥尔因身为左翼分子被打压,内战虽然平息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却由小康坠入贫困,几年之间都由母亲弗拉西亚在纺织工厂没日没夜的干活维持基本的生计。父亲因与死者有生意往来而成为嫌疑人,被迫开始逃亡生活。安德鲁也因无人照顾而被安置在祖母家。在祖母家安德鲁同两个姑姑以及表姐表哥一起生活,新的家人与新的学校都让安德鲁陷入到深深的迷惑之中。然而父亲与母亲的隐瞒与欺骗,鬼怪、灵魂的传说,朦胧离奇的爱恨纠葛,随着父亲入狱,成人世界的谎言被一点一点地揭开。面对接踵而至的残酷现实,信念的崩塌使得安德鲁曾经纯洁的心灵不断地被“异化”,最终选择抛弃自我,成为时代与社会的牺牲品。
影片中的少年安德鲁有着一双明亮而清澈的眼睛,正如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安德鲁的思想与情感在他强烈的眼神中起伏明灭,当看到自己被杀害的朋友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惊恐与痛苦;看到自己的父母由争吵到甜蜜的相处时,满溢着愉快与安慰;而当他看到在森林中裸体奔跑的青年时,立刻睁大好奇的双眼,毫不犹豫地跟上去探明真相……对于安德鲁那双灵动的眼睛,导演不吝啬地给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同样的,影片中其他演员也有大量面部表情的特写,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在一场场或阴郁或诡异或激烈的对手戏中被真切地表现出来。
影片呈现出两个世界,一个是成人的世界,一个是儿童的世界。当然这两个世界相互联系、相互牵绊,就像安德鲁的父亲反复说的那样,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庭,曾几何时那个强壮、帅气、热爱自由与理想的父亲是安德鲁精神的全部支柱,他尊敬父亲,但父亲却让他失望。在影片中,成人的世界固然充满丑恶与谎言,儿童的世界却也“阴云密布”。表姐纽利亚因战争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与一只左手,堕落的生命与残损的身体使得纽利亚成为一个诱人犯罪的邪恶天使。可怕的不是身体的残疾,而是破败不堪的心灵过早地失去了童真。讽刺的是,在这样一个怪异、残酷的世界,本该纯洁健康的孩童早已深陷迷途,反倒是那个在森林中自由奔跑的少年,身为“违反自然法则”的同性恋者,无论行为还是心灵,都呈现出难得的纯真与善良。虽然身体被禁锢,但他的心灵却是自由的,在与安德鲁的两次短暂交谈中,似乎扮演着守护天使的角色。这个少年每次出现都身穿白衣,几乎成为整部电影中惟一一抹亮色。
同时影片中出现了很多隐喻与象征:片名“黑色面包”本身就带有深层的含义。黑色面包既是战后西班牙贫民的主食,也象征着当时残酷的现实生活环境。少年安德鲁放弃原有的“黑色面包”般的生活,转而选择了过吃“白色面包”的生活。影片中无论是成人世界还是儿童世界,善良、真诚、理想这些美好的东西都被强大的异化力量所泯灭。与此相对的是几乎贯穿整部影片的另一个意象群,那就是数次出现的“鸟”“半人半鸟”“翅膀”的意象。无论是安德鲁父亲那虚妄的自由与理想,还是同性恋少年梦幻般的“隐形的翅膀”,都在真相被揭示时让人保有一丝希望。
影片整体色调沉郁,从每个人物暗色的衣饰到幽静的树林、从暗影重重的阁楼到阴森的监狱,都凸显了导演精益求精的镜头调度。对于那段历史,本片的导演有自己的理解:为什么欣赏胜利者,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得胜,这是拒绝任何粉饰、矫情和犹豫的哲学。
影片的最后,当衣着光鲜彬彬有礼的安德鲁坐在色调阴暗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教室前面的老师正在讲述《奥德赛》中人性泯灭的独眼巨人,这正映射了影片最后安德鲁的转变。从深深相信和崇拜自己父亲的真诚、纯朴的山村少年,到影片结尾处面不改色地谎称母亲是陌生人,安德鲁成为了“不同于人的异类”。
导演维拉罗伽以非凡的冷静和坦率讲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虽然硝烟散尽,但是战争造成的创伤却无法修复,人性的撕裂仍在继续。当曾经璀璨的童心被残酷的现实所打破,生活也将如影片的结尾一样看不到光明。这不是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在观影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几部电影,《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白丝带》,但是与其他通过儿童视角描写战争创伤的电影一样,反战的精神以及对于战争中人性的深刻反思,却值得我们成年人本着“为了孩子”的思想,好好地看一看、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