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用真情 为人民歌唱

□本报记者 高小立

歌唱家李谷一的歌有个性,一张嘴,听众就知道是她;李谷一的每首歌观众都喜欢,因为她用心唱歌。

李谷一从艺50年,以自己对声乐艺术的不断追求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为了探讨和解析李谷一演唱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音协4月9日召开了李谷一艺术实践研讨座谈会,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顾欣分别主持座谈会,郁钧剑、孟玲、王黎光、金兆钧、刘和刚等20余位来自音乐界的专家、歌唱家参加了座谈会。

当年的一首《乡恋》,经李谷一的独特演绎,使其红遍大江南北,被称为“新时期中国大陆的第一首流行歌曲”, 这首歌曲的传唱更让音乐界发出了“歌曲还可以这样唱”的声音。可以说,李谷一对新时期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对民族音乐的创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座谈会上,与会者从三个方面梳理了李谷一的艺术成就。

一是坚持“三贴近”原则,热情传播民族声乐艺术的精神。从主演花鼓戏《补锅》、到演唱《刘海砍樵》《乡恋》《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难忘今宵》,再到戏歌《故乡是北京》等,李谷一长期深入到人民当中,为人民演唱,为时代放歌,始终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恢弘旋律中。

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博众家所长进行的不断创新。李谷一的演唱不仅保持了民族特色的韵味,同时借鉴了西洋唱法的技巧,形成了中西合璧、独树一帜的现代民歌演唱风格。李谷一的歌声轻巧甜美,行腔婉转流畅,咬字清晰讲究,感情纯真炙热,在她的歌声里,有民歌的韵、戏曲的腔,还有西方的洋、流行歌曲的情。李谷一的演唱开创了一代歌风,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歌唱家与歌手。王黎光认为当下对民族声乐发展价值的总结和梳理非常欠缺,比如对李谷一50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完全可以通过理论上的梳理和总结形成李谷一的演唱学派,使其纳入中国的声乐教育。

三是对真情实意、真情实感演唱的回归。现在歌多了,歌唱家和歌手多了,但常听到“不好听”、“不上口”甚至“听不清”的抱怨,这既是对词曲作者也是对演唱者的不满。人们都喜欢李谷一的歌,就是因为她始终用真心和真情演唱,李谷一从不被演唱方法所束缚,她的演唱方法一定在为歌曲内容服务,只有打动了受众的歌曲才容易传唱,反过来,词曲作者更愿意为这样的演唱者创作。

2012-04-16 □本报记者 高小立 1 1 文艺报 content33648.html 1 用真情 为人民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