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副刊

故乡是心灵的清茶竹影

□江 湖

千金良夜万金花,占尽东风有几家。门前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须赊。碧纱笼罩层层翠,紫竹支持叠叠霞。新乐调成蝴蝶曲,低檐将散蜜蜂衙。清明争插河西柳,谷雨初来阳羡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

这是明代文人唐寅的诗句。恰巧,赴宜兴的第一天,正逢谷雨时节,于是真的体味到诗中那份清香之韵。

阳羡是宜兴古名,这里制茶源远流长,久负盛名。据说阳羡茶又名阳羡紫笋,唐代始作贡茶。唐玄宗年间,茶圣陆羽率领茶农在湖父“贡前村”种植阳羡茶,奉为“芳香冠世,推为上品”。经陆羽推荐,常州府选贡,因其形美、色鲜、味醇而被封为“阳羡贡茶”。“七碗茶”诗中“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语历代相传。

雨(谷雨)前茶虽不及明(清明)前茶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也就是许次纾《茶疏》中言:“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能在合适的时节品到名茶,应是很幸运的事。后知现在的阳羡茶有很多种,如阳羡雪芽、阳羡雪红、阳羡紫笋、太湖银针、碧螺春、大白茶等,也不知在宜兴饮的是何种茶品。更可惜口舌愚钝,喝时只觉得茶香沁心,却无更好词名赞美。别人问及感受如何,一味只得说“很好”。于是做细品慢饮状,放下杯盏,又被续上水,但见杯中茗影翻动飘曳,恰如少女曼妙轻舞。

当然,宜兴的特色不止于茶,这里除了“茶的绿洲”,还有“竹的海洋”、“洞天世界”等美誉。前人称此地“满壑松风满坞茶,桑麻篁竹绕千家”,“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该说说竹了。

到宜兴的第二天,就来到位于阳羡生态区的竹海。据说这里的竹林面积数万亩,多为挺拔茂密的毛竹,借着起伏的山势,连绵不断,在华东地区首屈一指。

信步走在深秀的竹林,心中空灵而微悸,才知前晚送读的推介材料并无虚言:“来到这里,每条道路都令你不由得下车移步。悠闲地行走在自然之间,每一次转身,都是一次惬意的深呼吸;每一次迈步,都是向自然的一次回归。”而且要放松至忘我的境地,微合双目去听竹浪随风击打的节奏。在这里留给我们观赏的时间不算多,真的无暇领略这种自在随心的意境。

竹海所在地属苏南第一峰,亦有人指称是太湖第一源头。由于时间所限,差400米没有登到山顶。有当地人说可惜了,若登及山顶,便可饱览竹海,天气好时甚至能够远眺太湖。若是起风,满山翠竹随风起舞,犹如大海波涛。听到这番话,却觉得幸好没有登上山顶。因为在中国,竹自古被人誉为有君子之相,有高洁之风骨,“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至于我,倘若真的居高临下地俯看竹叶翻滚的景象,该是怎样的一种惶惶然的感觉呢?“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于我是一种警示,提醒自己永远要有节且虚心,不能高于竹,只能身居其中,哪怕让自己湮没于茫茫竹海。回想起来,山中吸引我的不仅是高大的翠竹,还有那些蓬勃生长的竹笋,相信雨后定会生长旺盛,终成竹海一员。至于是高大壮美亦或玲珑清秀,则要看个人的努力和造化了。

徜徉于竹海时,天空中正飘洒着蒙蒙细雨,着实享受了一种真正的烟雨江南。也不由得想起汪曾祺散文《昆明的雨》中的一句话:“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于是,蓦然生起了一种莫名的思绪,联想到了我的故乡,那里也是有竹的,那里也是有茶的。

说是故乡,其实只算是我的祖籍,而且我是在成年之后,才踏上这片养育过我祖辈父辈的土地。祖籍是洞庭湖畔的鱼米之乡。听说那里也有多处万亩以上的竹林,亦是连山带坡之景,恰如竹涛滚滚的海洋。我没有去过那里的竹海,竹倒是随处而见。偶见阡陌间竹丛中农人身影走过,觉得可能就是祖辈人当时的行迹。

我的故乡所在境内所盛产的茶不是绿茶,而是黑茶,自古远销西北诸省游牧民族间。对于喝惯了清淡绿茶的人来说,初尝黑茶往往先觉出一种特殊的松烟味,听说只要坚持长时间饮用,就会喜欢上它独特的浓醇风味。初品故乡的黑茶,感觉不错,再看包装推介与说明,哑然失笑:称黑茶极富保健功能,如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脂减肥、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改善糖类代谢、降低烟酒毒害……未免过于功利了,全无文化品位。

再深究一下,再早的祖先是由赣入湘的。老祖先世居井冈山下,也是弥漫着茶香、映衬着竹影的地方。

我是在都市中生长起来的,与许多人不太一样,他们一想起故乡,多忆起乡村田园景色。其实故乡具体在哪里无关紧要,一般提及故乡,随之涌上心头的词汇便是闲适安恬、无忧无虑、和谐自得、轻松愉快等等,且多半与童年记忆有关,无关乎贫富贵贱,只是把故乡认作是一个心灵的港湾。正像朱自清所云:“世界人到底做不成,我要一个故乡。”

时下世风逼迫得人心日益浮躁。在宜兴的日子,发现那里的人正在尽力打造一种“慢生活”。宜兴的生活的确是惬意的,而且越来越休闲,让人到此有回归田园之感。但于我,终是一个过客。“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王粲《登楼赋》)最后还是归于繁杂的都市。其实繁杂并不是都市的全部。灯红酒绿、七彩飞霓都是过眼烟云,谁也不可能长久地沉迷。能否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乡”,或许全在于心境。而心境一旦和谐平衡,虽车马喧杂亦有所依,反之,纵山明水秀恐无所凭。

今后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到在宜兴竹海烟雨中关于故乡的思索,也许会意识到,故乡不过是心灵的清茶竹影。

2012-06-29 □江 湖 1 1 文艺报 content31237.html 1 故乡是心灵的清茶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