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陈巧莉《姐弟坡》:

跟万物结个善缘

□谢宗玉

初识时,陈巧莉刚学写作,自认为很稚嫩,我却当时就被她的童心和诗意吸引住了,文字中天真无邪的气息完全可以成为她的标签。我建议她朝儿童文学的路上去,现在看来,这条路她算是走对了。这样一个胸中爱意丰盈、头脑幻想丛生的女子,天生就是儿童文学作家的料。

很多次读《姐弟坡》我都有些恍惚,感觉像在读自己早年的乡土散文,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句子却蕴藏了浓烈的情感。我能感受到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每一缕细微气息,时不时会掩卷沉思,又会在嘴角绽开一朵无声的笑。在意境的营造上,我们有着如出一辙的审美情趣。

《姐弟坡》中的每篇文章似乎都带着淡淡的孤寂和愁绪,作者恰到好处地压抑着这种情感,没有肆意挥洒,相反却蕴含一种清水洗尘般的力道,唤起了同代人无穷的共鸣,心灵突然像被文字的甘霖濯洗了一遍。

也许,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寂寞的。我们都是在懵懂中长大的,我们现在的模样是由成长路上一个个偶然事件组成。我们心灵的所有暗疾,也许都勾联着童年一件细微的事物。看《姐弟坡》时,我们也会暗暗告诫自己,要善待每一个童年。或许我们一句随意的话、一个无心的举措,都会成为别人成长路上的一道助力或阻力。若干年后,也还会在他们的心灵中蛰伏着,并影响他们命运的走向。

很多人写儿童文学会理所当然地灌输某种理念、某种道德,以为这样就能培植美好心灵,就会塑造正直性格。但其实真正影响人心的,是文字中的情绪,它能温养人的品性。最好的文字不是斧凿,而是甘泉;不是劈砍雕刻,而是润物细无声。陈巧莉的文字就有沁人心脾的效果,会像阳光雨露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暗塑着小读者们的品格和理念。

《姐弟坡》最大的特点就是见心明性。我能在每一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善良和爱心。不管是抒情还是叙述,爱与善都相伴相随。作者的本意绝对没有要抬高自己品德的意思,也没有要夸耀自己的付出。可在文章中,只要她一转念,爱意和善念就会泉涌水流。她对弟弟、对父母、对外公外婆、奶奶爷爷自然是极好的。连那些对她不好的甚至伤害过她的人和物,她也选择包容,并朝着善意的方向去理解,她能与天地万物都结上善缘。

读了《姐弟坡》,我发现,同陈巧莉比,我们也许不缺别的,但明显缺乏深入骨髓的善良和爱心。这种与生俱来的善与爱,应该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最宝贵的品质。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陈巧莉的文章不拿道德和道理与孩子们躲猫猫,她只是叙述无法遗忘的童年,写难以忘怀的往事,写生机盎然的情趣,写丝丝缕缕的亲情,写揪心揪肺的孤寂,写念念不忘的缺乏,写清清澈澈的迷惘……她不刻意安排爱和善的桥段,可所有的文字都浸透了含着她体温的爱意和善念,藏着丰盈的暖意。它们也许没有教化的力度,可善良的因子会随着文字,像阳光雨露般潜入小读者们的血脉中。

《姐弟坡》这本集子中除了散文也有童话,如《皖山四季牧歌》;也有散文诗,如《小品如诗》;《在东岭的野麦地》像一篇散文体小说;《花间物事》则像一篇意味深长的寓言……读这些机巧独具的文章,就知道作者的写作路子很是宽泛。这些文章各有各的精彩,天地万物,在她笔下都是有灵的。

2018-01-10 □谢宗玉 陈巧莉《姐弟坡》: 1 1 文艺报 content2240.html 1 跟万物结个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