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艺论坛》(内蒙古文联主办)2012年创刊以来,每期刊发一位本区有成就的文艺家的访谈录,截至2017年上半年,已刊发29篇,近40万字。2017年8月,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项目,这些文章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为《足迹流韵:内蒙古艺术家作家访谈录(一)》。这是一部集史料性、学术性、思想性于一身的大书,它的出版,为构建民族文艺大厦增添了一块厚重的基石。
该书的受访者均已步入古稀之年,其中多数为耄耋老人,他们亲历了内蒙古文艺70年来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其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老艺术家、作家们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讲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内蒙古文艺工作团”的首批团员莫尔吉胡老人关于该团发展历程的讲述,“乌兰牧骑”创始人之一的阿拉坦巴干老人关于这一“草原文化轻骑队”成长史的介绍,蒙古舞表演艺术家斯琴塔日哈关于吴晓邦、贾作光两位著名舞蹈家指导大家练习舞蹈以及著名画家尹瘦石教大家学习绘画的回忆……无不清晰地表明,内蒙古文艺70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光辉指引和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取得的,是蒙汉各族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凝结着毛泽东、周恩来、乌兰夫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和智慧。该书启示我们,只有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好各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大团结,内蒙古民族文艺才能得到更快发展,走向更大繁荣。
该书的受访者皆为学有所成的专家、教授,他们关于文艺问题的谈话,具有值得重视的学术价值。兼通蒙汉文字的文艺理论家策·杰尔嘎拉教授对“草原文学”、“草原流派”等流行说法的辨析,长期从事民间戏剧研究的王世一和具有丰富“二人台”艺术实践经验的杜荣芳两位先生从不同侧面就“二人台”的产生、流变及发展方向的议论,著名剧作家超克图纳仁先生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对某些文艺界人士调侃崇高、颠覆历史、丑化英雄,以及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等不良倾向的批评,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书的受访者从业成长的年代,正值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这些老一代文艺家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加之他们经受了长期革命文艺实践的历炼,因而形成比较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艺术观。我们阅读该著,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蒙汉各族人民的无比忠诚,体会到他们努力攀登文艺高峰的执著精神、虚怀若谷的崇高风范。无论是经典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词曲作者美丽其格先生在成就面前的低调,还是被中国音乐家协会誉为“将蒙古族交响音乐提升到国内水平和国际水平的交响乐作曲家”的永儒布先生对艺术追求的执著,抑或是大学毕业后即“支边”来到内蒙古的散文大家许淇先生对草原各族儿女的深情,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老一代文艺家们的高风亮节,既是他们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书主编宋生贵先生在“序”文中称:“在我看来,就交流以至成文的方式而言,‘访谈’无疑是比较轻松且有‘在场’感的一种。也正因为轻松,受访者的表达往往会不拘客套,远离雕饰,能够更加自然地陈述其事,或畅谈己见;因为有‘在场’感,便会更有互动性的感染力。”诚哉斯言。还应补充的是,因自然规律的原因,老一代文艺家中的不少人健康状况欠佳(本书受访者中有几位现已离世),其艺术人生经验虽可作为今后繁荣文艺的宝贵资源,但如请他们自己动笔进行总结,则会显得勉为其难,而“访谈”这种形式,正好弥补了这种遗憾。从这一意义上说,《访谈录》这项“抢救性工程”的出版,亦可谓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