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世界文坛

莎士比亚的植物隐喻

□翟 灿

雨果在《莎士比亚传》中形容莎翁作品:“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百鸟在歌唱,灌木在抽叶,人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云彩在游荡,天气时冷时热,晨钟暮鼓,朝发夕至,森林窃窃私语,人们促膝交谈。”莎翁作品中不仅人物有丰富精彩的台词,世间万物都仿佛具有灵性。各式各样的花卉、草木和果蔬,这些植物在莎翁作品中担当了重要角色,有时象征人物身份、影射人物性格,有时作为至关重要的剧情道具,有时又是戏剧气氛的渲染剂。

莎士比亚极擅长描写人物,只需三言两语就能使人物活灵活现,他还经常借用植物的特性和象征意义,来暗示剧中角色的外貌、性格和情绪。比如多次出现的喜剧角色约翰·福斯塔夫爵士,就经常和廉价的水果、蔬菜联系在一起。《亨利四世》上篇中,福斯塔夫爵士有一句台词:“我的全身皱缩得活像一只干瘪的约翰苹果(Apple John)。”福斯塔夫年近60,鬓发花白,身材肥胖,却爱和年轻人一起花天酒地,干一些荒唐事儿。约翰苹果是个绝佳的比喻,不仅因为它与约翰·福斯塔夫同名,还指代那些在店里保存了一冬的部分脱水的干瘪苹果,虽然还能吃,外表却不怎么吸引人,正如福斯塔夫本人。

福斯塔夫的形象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愈加丰满起来,剧中,福德大娘骗他藏进洗衣篓,把篓子扔到水沟里:“让我们教训教训这个肮脏的脓包,这个满肚子臭水的胖南瓜,叫他知道鸽子和老鸦的分别。”莎士比亚把福斯塔夫比喻成南瓜,不仅因为外形相似,还因为他的粗俗无礼——南瓜(pumpkin)与乡巴佬(bumpkin)谐音。

作为童贞和单纯的象征,雏菊在莎翁戏剧中经常出现,以衬托美好纯真的女性角色。长篇叙事诗《鲁克丽丝受辱记》中,莎士比亚不吝赞美之辞地描写鲁克丽丝在卧房安睡的一幕:“她的另一只纤手,在床边静静低垂,映衬着淡绿床单,更显得白净娇美,像四月雏菊一朵,在草原吐露芳菲,手上的点点汗珠,像夜晚花间的露水。”

《哈姆雷特》中,与奥菲利娅相关的两处描写都出现了雏菊。一处是奥菲利娅因父亲之死发疯后,在父亲墓前放各种鲜花:“……这儿是一枝雏菊;我想要给您几朵紫罗兰,可是我父亲一死,它们全都谢了。”另一处是奥菲利娅之死,她戴着由毛茛、荨麻、雏菊和长颈兰编成的花环溺亡在水中。奥菲利娅带到父亲墓前的植物还有芸香,芸香有后悔和悲伤之意:“这是给您的芸香;这儿还留着一些给我自己;遇到礼拜天,我们不妨叫它慈悲草。啊!您可以把您的芸香插戴得别致一点。”莎士比亚应是由此设计奥菲利娅特别提到它。

莎士比亚作品中有很多关键情节是借助植物实现的。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假死药,《仲夏夜之梦》中能让人不由分说爱上看见的第一个人的爱懒花汁,这两种道具的灵感都来自现实中的英国本土植物:颠茄和三色堇。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不愿嫁给帕里斯伯爵,因此向劳伦斯神父求助。神父交给她一种假死药,他这样描述这种药的效果:“把这里面炼就的液汁一口喝下,那时就会有一阵昏昏沉沉的寒气通过你全身的血管,接着脉搏就会停止跳动”。学者普遍认为这种液体是颠茄的萃取物。1597年,杰拉德就在《植物志》里提到,食用几枚小小的颠茄浆果就可能导致昏睡,如果食用过量则会当场死亡。莎士比亚很可能看到了杰拉德的这段话。

成就了《仲夏夜之梦》多层嵌套故事的“爱懒花”是三色堇的俗称之一。仙王奥布朗命令小精灵迫克把爱懒花汁滴在仙后提泰妮娅的眼睛里,她醒来后就会狂热地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人。三色堇的花瓣呈心形,人们时常把它与爱情、爱人和梦想联系起来,传说三色堇本来是乳白色的,被丘比特之箭射中后,因爱情的创伤被染成紫色,在剧中,莎士比亚也借仙王奥布朗之口讲述了这则传说。

另外,莎翁常常借助一些具有毒性或死亡寓意的植物来营造神秘、阴郁的悲剧氛围,如曼德拉草、乌头、紫杉和紫罗兰等。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四幕第三场中,朱丽叶将要服下假死药。她对即将进入卡布利特家族的墓地满怀恐惧,她的身边将是刚刚被杀的堂兄提波特的遗体,还将听到曼德拉草的尖叫声:“唉!唉!要是我太早醒来,这些恶臭的气味,这些使人听了会发疯的凄厉的叫声。”曼德拉草的根有时能长成人形,这种特征让人们对它产生了许多可怕的想象,其中之一就是它被拔出时会发出尖叫声。

《泰特斯·安德罗尼克斯》是莎翁戏剧中气氛最可怖的一部,剧中充满了激情和仇杀。其中一幕是,哥特女王塔摩拉声称她被诱骗到陷阱里:“一个荒凉可憎的幽谷!你们看,虽然是夏天,这些树木却是萧条而枯瘦的,青苔和寄生树侵蚀了它们的生机;这儿从没有太阳照耀。” 莎士比亚利用槲寄生来渲染剧中的哥特式恐怖气氛,当时人们已知槲寄生会危害它所寄生的植物,而且它的浆果具有毒性,1608年休·普拉特爵士在植物学著作《植物天堂》中提到:“槲寄生蔓延之处,诸多诡异之事发生。”

有时人们疑惑,莎士比亚丰富的植物学知识究竟从何而来。莎士比亚出生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在乡间生活时,他应该对许多野生植物有一定的了解,据说“爱懒花”就是沃里克郡一带对三色堇的俗称。更多知识则来自书籍,尤其是1597年英国植物学家约翰·杰拉德的经典植物学著作《植物志,或植物通史》。

2018-05-04 □翟 灿 1 1 文艺报 content17770.html 1 莎士比亚的植物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