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少数民族文艺

加强地方文化建设 弘扬核心价值观

□白庚胜(纳西族)

前段时间,走进雷锋同志的故乡湖南望城,内心不由得受到极大的触动。此行让我深深思考,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应该如何挖掘自己的核心价值。

“向雷峰同志学习”,我们很多人都是在这一号召的影响下走过来的,也总爱唱着一首叫《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雷锋曾用一年四季来比喻对待同志、工作、个人主义和敌人的态度,他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了一代代人。

我出生在云南丽江一个山沟里的纳西族家庭,小时候只能听懂一些汉语,但不会说。11岁那年,我听广播得知,北京一个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我就把我们村里的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也组织起来,成立了学雷锋小组。为了买学习材料,我们砍树烧碳,然后拿去卖。有一次,烧炭的火苗没被熄灭,差点将村里堆放碳的房子烧掉。小时候的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着我的学习、生活和追求。这辈子一路走来,虽说坎坎坷坷,对社会也无大贡献,但托雷锋精神的指引,总算没有偏离人生正确的方向。

可喜的是,在我们国家,在各行各业,出现了千千万万像雷锋这样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充满人格魅力、道德魅力,成为我们共同的人生楷模。因此,在这崭新的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以雷锋精神促进当代文化建设的发展。现在,各地都在积极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除了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弘扬现当代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的精神。比如,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望城可以进一步利用好雷锋资源优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雷锋精神是古老的中国道德文明的当代回响。弘扬雷锋精神,需要追溯我们5000年的伟大文明,回顾中华儿女几千年来所积淀的道德结晶。今天,我们要做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就一定要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在思想、生活、言行等方面加以践行。这是我们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最基本的历史的、文化的和道德的基础。

学习雷锋精神,一定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总结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些价值观实际上是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用自己的生命所践行的价值准则。我们现在将之进行提炼,目的在于更好地宣扬,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新时代,我们要不断地用它来要求自己、升华自己。

雷锋精神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国内,而是深刻地影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雷锋身上体现的是人的精神,具有普世性。它以中国道德为形式,但所有的人都可以学习、共享。我知道很多留学生都在积极学雷锋,回国后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传播雷锋精神。有了雷锋精神在各国的传播,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人民和人民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变得更加友好。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体,而是处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走进全世界,传递我们的文化自信。

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各种文化元素都要充分考虑。在望城,除了雷锋纪念馆,还有欧阳询的故居书堂山,还有以陶瓷闻名的铜官古镇,文化建设红红火火,很能提振人心。生态保护其实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望城到处都是绿水青山,特别在城的东北角,黑麋峰的植被保护得极好。而且,流过这里的江,一片碧波荡漾。这是当地真心实意搞生态文明建设的回报。可喜的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生态保护,让绿水青山永驻。

对文物的保护,也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护文物,要做到理性,不搞一哄而上,杜绝急功近利,反对唯利是图。在一些地方,一发现什么文化遗产,最先心动的是盗贼,总想怎么偷、怎么抢、怎么一夜暴富,这是需要提防的。有些地方还急于将之转变为旅游资源,卖门票增加财政收入。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思想准备、文化准备和技术准备,我们在文化保护上吃亏太多,匆匆上阵,导致很多文化遗迹被破坏了。也有很多城市,明知有一大堆宝贝就在脚底下,但在各种条件具备之前,宁可让它在地底下继续待着,也绝不急功近利地将之毁于一旦。比如,望城有汉王古墓,保存得较为完好,这是难能可贵的。过去,我们的一些文化工作过于激进,造成了破坏。文化遗迹是很细腻、很精致、很脆弱的,伤了就很难恢复。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好好保护。

在地方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人家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这肯定不行。我们需要有一点超前的思维、主体的意识、独创的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勇气。比如,一些地方的文化建设,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看不出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个性。文化建设最忌讳同质化,民族、地域的很多特色都是靠文化的个性来体现的。所以,最好在两头发力,一头是最独特、最根本的传统,一头是全中国、全世界最前卫的理念、技术、方法,用它来认识、设计、开发我们的文化资源。

实际上,很多地方都存在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都可以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在资源上,我们要做最大的聚集;在功效上,我们要尽量追求最大的能量散发,其覆盖、服务的面越广,作用力、影响力就越大,受益也就越多。

文化建设要有一种开放、包容、整体的思维。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要放到整个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的总体框架中进行定位,进而思考“我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地域的文化建设纳入到国家文化的大格局、大行动里面去。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传说嫘祖是丝绸之圣,有人说她生在河南,也有人认为她生在四川。四川原来就叫“蜀”。蜀,葵中蚕也。李白有诗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现在以蚕、桑命名的区、县、乡、村比比皆是。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遍地都是。可以说,“一带一路”将很多省份更好地团结起来。在西北地区,从陕西开始,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一直连通到中亚、西亚;在东部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又是一条沿海之线;还有一条线,是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连起来的,一直连通到缅甸、印度等,然后分开多条支线,抵达更遥远的世界。在丝绸之路上,最早运输的,除了丝绸,还有陶瓷、大米、药材、茶叶等。后来,因丝绸极其昂贵,人们便用丝绸来命名这条路。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文化视野。各地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积极融入其中,让各地的文化建设形成共振,从而谱写新的文化新篇章。

2018-07-04 □白庚胜(纳西族) 1 1 文艺报 content24790.html 1 加强地方文化建设 弘扬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