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12周年,6月30日至7月3日,国家大剧院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在京首演。这部现实主义舞剧以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生动讲述了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修建过程中不畏艰险的铁道兵筑路人与当地纯洁质朴的藏族同胞之间心手相连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新时代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精神风貌。剧中,黎星、王圳冰、冯敬雅、秦丹妮、拉巴扎西、曾明、宋玉龙、李超、于建伟、王金格、索朗群旦、吕诗琦等青年舞蹈家与来自吉林市歌舞团的演员们通力合作,将这条“天路”上的每一个人物鲜活立于舞台之上。民族风格浓郁、情感饱满充沛的肢体语言,充满历史沧桑与现实质感的舞台视觉呈现,带领观众一同走进那段艰苦卓绝的筑路岁月,将“天路精神”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一段筑路与心路交织前行的故事
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堪称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对于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具有深远影响。几代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虽身处不同时代,却怀着同样的激情与梦想,用年轻的身躯和钢铁的意志去铺设这条充满希望的“天路”。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介绍说:“早在2016年7月,国家大剧院就确定了以青藏铁路建设为主题来进行舞剧创作。舞剧《天路》用舞蹈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感人事迹,展现这条富裕之路的来之不易,凸显民族团结、军民一心的精神内涵。这是国家大剧院继《马可·波罗》之后打造的又一力作,不仅丰富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剧制作,其所具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也将带给观众诸多启发。”
据悉,2017年8月,《天路》主创团队本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专程赴青海、西藏采风,乘坐火车从西宁途经格尔木、那曲远赴拉萨,亲身感受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与人文风貌,体验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将采风的所见、所感、所得进行艺术的提炼与再加工,融入到舞剧创作中。该剧编剧罗斌表示,无数次听过《天路》这首歌曲,无限辽阔里裹挟了无比的情愫、无穷的怅惘,这激发自己创作了这个筑路与心路交织前行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在两条线索中运行的:藏族与汉族同胞精神上的诉求是一条主线,他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在追逐这种信仰;另外一条线索就是修路,青藏铁路缘起的时候正是故事的发生点,全剧经历了整个青藏铁路兴建、停止又复建这样一个历程。”
一个能够打动当下观众的“精神内核”
《天路》中运用了大量的藏族舞蹈语汇,通过藏族舞蹈宁静与和谐之美,体现了藏族同胞的朴实与沉稳。同时,剧中还融入了刚劲有力的军旅舞蹈风格,使汉藏两个民族、军民两个群体的人物肖像通过舞蹈语汇清晰明了地展现给观众。在演员们的真情流露中,不少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编导力求为每个人物、每种情绪都找到与之相对应、符合内心状态的舞蹈动作,让观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角色在舞台上经历的挣扎、喜悦与痛苦。虽然整个故事中有着许多的离别与不舍,但还是别出心裁地安排了很多诙谐幽默的段落,例如弟弟索朗悄悄“偷”主人公卢天的口琴、铁路建设者跳起不熟悉的藏族民间舞时的窘迫等等,这种轻喜剧色彩的处理方式使得所有的分离更加深刻,让真挚的情谊倍加珍贵。
《天路》总编导王舸对藏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情有独钟,曾多次到藏区采风,积累了大量舞蹈素材。他在谈到《天路》的总体构思时说:“青藏铁路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也是我舞剧导演生涯中所面对的最复杂的作品。一部舞剧不仅仅是表现技巧、展现故事、编排调度,更重要的是应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魂’,一个能够体现时代特性、展现现实意义、打动当下观众的‘精神内核’。希望《天路》能让观众看后有所回味和触动,以自己的尝试在中国舞剧探索的道路上添砖加瓦。”
一种世代流传的“天路精神”
在音乐方面,《天路》以史诗般交响乐风格的创作方式,融合经过提炼的原生态音乐素材,同样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味。该剧音乐总监印青专门授权其作曲的同名歌曲《天路》为此次舞剧独家使用,他说:“舞剧《天路》不仅是现实题材也是红色题材,敢于用舞剧的形式直接表现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成果,这是国家大剧院的一次重大突破,无论从现实意义还是艺术形式上都会起到引领作用。”该剧作曲杨帆表示,“天路”没有生命,它只是静静地随山势起伏蜿蜒,与四季冷暖为伴;但它又见证并承载着太多的记忆、信仰、坚守、羁绊,它是用生命铸就的。舞剧音乐创作的难点和挑战在于音乐既要与舞蹈肢体语言、戏剧情境相融,又要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舞剧《天路》的音乐更多追求内在情感的表述,同时代表着剧中人物和扮演角色的演员们的内心,这种情感空间无疑是多维而复杂的。时而贴近、时而间离,音乐与舞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或许就是这样。”
演出过程中,舞台实景与多媒体投影的完美融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雪域高原的壮美、酥油灯燃起的希望以及隧道塌方的惊心动魄。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来,那不畏艰险的决心、勇于奉献的精神和民族团结、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当剧中的建设者们在台上扛起整根铁轨的时候,他们托起的不仅仅是西藏人民的幸福路,更代表着一种世代流传的“天路精神”。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当天籁般的童声回荡全场,台下的不少观众也情不自禁地随着轻声哼唱起来,并依依不舍地意识到演出已接近尾声。其中,曾参与过青藏铁路建设的李如银、李仕强心情格外激动:“感谢国家大剧院以这样一部舞剧真实还原了我们铁道兵当年的工作和生活情景,欣赏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让人心潮澎湃,好几次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今后我们将尽自己所能,把铁道兵的精神和军魂传承下去”。 (摄影:王小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