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第八届十月诗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李墨波) 7月19日至21日,由《十月》杂志社和沁源县文联联合主办的“绿色沁源·第八届十月诗会”在山西沁源举行。《十月》主编陈东捷、山西作协副主席张锐锋、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以及丘树宏、郭新民、胡丘陵、大解、龚学敏、臧棣、荣荣、李元胜、雷霆、谷禾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诗人、评论家参加活动。

诗会期间举行了“诗的抒情与叙述”研讨会,诗人作家分别从抒情诗与叙事诗的写作历史、诗歌抒情与叙述的关系等角度展开研讨。大家谈到,在诗歌写作中,叙事是骨架,抒情是灵魂,抒情和叙事是无法完全分割开的。仅仅叙事会显得僵硬死板,完全抒情迟早会变得无话可说。抒情要以叙事作为依凭,叙事可以让诗歌落地,更加具有厚度和质感,更多叙事细节的加入,能给读者带来心灵的触动。好的抒情应该是建立在对生活的体验之上,建立在对世界深刻的洞察之上,真实地记录人和世界互相影响的现实。如果缺乏对生活经验的发现,抒情就会陷入一种浅薄、简单和无力。另一方面,在叙事的基础上,也要加入想象超拔的部分,赋予诗歌抒情灵动的气质。

2017年度“十月诗歌奖”获奖作品在诗会上揭晓,哨兵的《自我报告》、江汀的《从泥泞里长出》、杨碧薇的《去火星旅行》获奖。评委会认为,哨兵以他的生身之地——洪湖为码头,在持续经年的写作中,逐渐构筑起了一个词语氤氲、诗意波澜、天开地阔的诗歌版图,并安放下了自己魂魄所系的《江湖志》《清水堡》《蓑羽鹤》,其组诗《自我报告》也一脉所承。江汀的组诗《从泥泞里长出》既紧紧依存于对个人生命的思考,又将这种观照延伸到邻人和世界。在诗行的节奏中,诗人对诗的确立、自我的完成、生命存在的奥秘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持续而低沉的追问。杨碧薇的组诗《去火星旅行》展现了她对生活、情感和思考的不同面向,既与时代脉搏同步,又保持着与文学永恒性品质的神秘连结,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率真但不失深度。

沁源既有红色革命文化传统,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活动期间,与会诗人作家还深入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沁源围困战纪念馆等地采访参观,收获了创作的灵感和文化的启迪。

2018-07-27 1 1 文艺报 content27244.html 1 第八届十月诗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