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四川人艺依托丰富文化资源,打造新时代精品力作——

话剧《苏东坡》奏响四川强音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在晚年创作的《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曾如此描述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在其生命中的重要地位。而在900多年之后,2018年7月,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指导,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眉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出品的话剧《苏东坡》,再次踏上其主人公曾经走过的道路,先后前往三地巡回演出,获得观众热烈反响。

从今年2月在成都首演,直至7月22日结束海南的演出,话剧《苏东坡》已在四川、北京、重庆、湖北、广东、海南等地上演23场。作为“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以来的首部舞台剧,《苏东坡》再现了一代文豪的诗意人生,展现了四川历史名人的人格魅力,凸显出四川人艺不俗的创作水准,获得专家学者广泛好评。

剧作三年打造、六易其稿

讲述“苏轼”如何成为“苏东坡”

“各位,在眉山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苏轼名字的由来……”《苏东坡》自“乌台诗案”讲起,融合了湖州陷狱、汴京受审、黄州躬耕、惠州修桥、儋州育人等情节,通过对苏东坡宦途、诗路、情感等方面的立体呈现,展示了一个富于创造、乐观豁达、才华横溢、守正不阿、为民造福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形象。

一代文豪辉煌人生的艺术再现,依托于《苏东坡》强大的主创阵容:姚远担任编剧,查丽芳担纲导演,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韩生负责舞美设计。《苏东坡》历经三年精心打造,剧本六易其稿,今年2月在成都首演,3月应邀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展演,得到了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领导,以及戏剧界、史学界、文学界专家学者肯定,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项目扶持。

姚远希望写出“苏轼”如何成为“苏东坡”,“他在黄州东坡的时候,把数十亩土地上的瓦砾捡干净,也把内心打扫干净,那时候他就不再是苏轼了。”姚远表示,也许苏轼后半辈子的活法是一种“苟活”,但一个人竟能在那样的“苟活”中,创造出如此令人惊叹的锦绣文章。查丽芳认为,创作《苏东坡》,关键并不是在舞台上展现他的诗文,而是将贯穿诗人一生的气象和诗意呈现于舞台。韩生从这一创作理念出发,巧妙地将“车”的形象贯穿于全剧始终,既提示苏轼名字的由来,又象征其颠沛的生涯。

《苏东坡》还创造性地加入川剧帮腔,以及戏曲中的串场人角色、苏东坡故乡眉山的方言俚语等,是一部创作者以新的剧本写作方式呈现的人物传记。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既有“四川话”又有“普通话”,既保留了地域特色,又照顾了各地观众的接受程度。巡演所到之处,观众无不为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四川人艺演员的精彩表演折服。

传承东坡文化、四川文化

响应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话剧《苏东坡》的创排和巡演,当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大鲜活案例,这在四川文艺创作领域也是“开风气之先”。去年3月,“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实施,苏轼是首批十位入选历史名人之一,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发挥了四川文艺先行军的作用,话剧《苏东坡》则成为工程首部原创舞台剧,是四川传承东坡文化、传播四川文化的重大举措。

四川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巨匠灿若星辰。特别是历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闪烁着巴蜀人民独特的气质风范。组织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对重拾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精神记忆,延续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四川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开展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四川深入挖掘本省历史名人思想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和眼光开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让历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来,真正走出历史、融入当代,走出书斋、面向社会,走出四川、走向世界。话剧《苏东坡》创排期间,主创团队走进东坡故里眉山采风;而在黄州、惠州、儋州巡演过程中,又先后集中探访东坡赤壁、惠州西湖、东坡书院等相关遗址遗迹,将东坡精神遗风贯注于演出。

工程将建立一批学术研究中心,创建一批文化传习基地,策划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打造一批主题旅游线路,研发一批优秀文创产品,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带动“文化+”产业茁壮成长,形成全社会参与守护、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据悉,四川人艺有意以扬雄为主题,继续打造四川历史名人题材剧作。

着力优化结构、创新发展

65载四川人艺寻求舞台艺术新突破

话剧《苏东坡》能在全国上下取得热烈反响,离不开四川人艺在剧中倾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3年,2012年9月转企改制为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适逢建院65周年,四川人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巴蜀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长期以来,四川人艺依托四川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创排“彰显中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近年来,四川人艺不断思索,优化结构,创新发展,陆续创作了《范长江》《雪域忠魂》《巴交龙布》《铁血西迁》《赵一曼》《高腔》等大型话剧。2017年创排、献礼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的川话版《茶馆》,更被广泛赞誉为“为中国话剧打开一扇窗”。

四川人艺还积极探索商业戏剧发展的道路,其经营的黑螺艺术空间建于都市商业综合体,吸引着城市高消费群体,通过引进品质上乘且具有当代性的剧目,每年保证高场次的演出,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群体。同时,四川人艺从2016年开始连续两年举办川渝话剧“双城记”暨成都戏剧节,进一步扩展戏剧在两地的影响力。

依托于近年来四川大力发展音乐产业的政策红利,四川人艺还根据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同名短篇小说创排了音乐剧《麦琪的礼物》。该剧不仅在2017年受邀赴韩参加第十一届大邱国际音乐剧节,获得“评委会大奖”殊荣,最近又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成为音乐剧组仅有的6部入选作品之一。

探索还将继续。四川人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罗鸿亮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结合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挖掘具有巴蜀文化特质的舞台艺术作品,以重回“中国话剧第一方阵”为目标,与西南大区的其他兄弟院团紧密团结和合作,倾力促进西南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

2018-07-27 四川人艺依托丰富文化资源,打造新时代精品力作—— 1 1 文艺报 content27264.html 1 话剧《苏东坡》奏响四川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