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丁捷这位年轻作家认识很久了,但并无日常交往,一直到去年,我们被两部作品联系到一起,似乎不频繁交往都不可能了——我的《人民的名义》与他的《追问》,被媒体称为引发2017年反腐文艺热的“一剧一书”,我于是格外关注起他的创作来。
印象中,中年之前的丁捷,写的多是风花雪月的浪漫事,去年《追问》的出版,其创作转换之突兀,让我们有些吃惊。时隔一年,他又推出了大散文《初心》,这回是体例的大转弯,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作案例,因而专门抽出时间,把两部作品通读一遍,读罢,有感慨,有感动,有感悟。总的印象是,这是两部真诚和勇气之作,《追问》是他真诚和勇敢地表述他人客观内心世界,《初心》是他真诚和勇敢地表达着自我真实内心世界。真诚和勇气说到底,也是“初心”的要素,所以我要谈谈《初心》。这篇散文没有散文通常的那种绵柔,那种自我,它以深度个体介入创作,却又充满了理性的刚强,令我忍不住要为之点赞。
丁捷大学毕业后经历了数个工作岗位,其间还远走边疆工作了几年,阅历丰富非一般作家可比。在《初心》里,丁捷结合自己的半生所经、所历、所情、所思、所感、所悟,讲述他的思考:追问精英的败落,必然落脚到初心的丧失;初心的丧失,一度使人与人、组织与人之间的血肉联系,异化为破碎的物质利益关系,万象凌乱,诚信缺失,人人自危的时代大踏步走来;从初心病灶看文化取舍;从初心至上看法纪并举;从初心回归看自我优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把这些行动,看作尽个人微博之力的初心践行。如任彦申先生所期,感召更多的人,走在人心的光明正道。文可化心,文可载道,《初心》是不同于包括《追问》在内的、之前他所有作品的一个独立文本,可以说针对性、功效性最强,是在时代紧急呼唤中,应声报到来的。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识和历练,中国人在从“物质需求”的觉醒向“精神需求”的觉醒迈进,从“基础建设”向“人心建设”进步。如果说《追问》构筑了一个人心工程修补的方位,那《初心》显然构筑了一个人心工程建设的方案。《追问》着眼于引出问题,《初心》着眼于解决问题。丁捷回答问题不光靠智慧,更多的是动用认知、觉悟,尤其要动用作家的那一部分切身的阅历,要捧起自己的一颗心,去一同感受他人的心,感受民族的心,感受政党的心。“初心”这个乍一听有些抽象、有些概念化的词,就鲜活了起来,具象了起来,亲切了起来。“初心”讲的是大主题,承载了许多共性,文章的气质却更像是作家个人的,彰显着个性。作家表达了本我,也沿着中国血脉揣度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心相。
《初心》受到读者的欢迎,据说热情程度甚至不亚于他非常成功的作品《追问》。丁捷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真诚与勇敢这两份写作初心的魅力。《初心》的情感是那样的丰沛,接近散文诗化的语言是那样的流畅优美,读者从中享受到了阅读的畅快和美的陶冶,掩卷沉静下来,更是会进入思想的深邃。比如我,就迫切地聚焦到一个问题上:通过《初心》,我们了解到初心的丧失带来的人生落败,部分认知到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政党的初心启蒙、成长、变化和回归,但这些真的太博大,太过“纷纭”!作品有没有提供出一份关于初心的简练概括——到底,我们如何问询自己,初心安在?不忘初心的标准在哪里?
关于初心,有的人认为它的门槛过于高大,甚至常人可望而不可及。读完《初心》,我们明白了“初心”也不是什么复杂深奥的东西,境界虽高,对个人来说,却是“勇于攀登方可到达”。一个人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和尺度,就可以停留在“初心”里。所以,我从作品里概括出四句话,也许可以算是四点读书心得吧。
一是与人为善——人本存量决定底线。人之初固然性本善,但人之少壮、人之老成是在社会中完成的,是在群体性中发展的,能否持之以恒守得住初善,当然是不确定的。我认为守善是人的底线,这一条底线失守了,人性在社会上、在时代里,是经受不住考验的。丁捷反复提醒读者,你不要丢掉善良的本性,而这种本性主要是体现在“与人”,也就是“他善”——这个“他”,可以是个人,可以是群体,可以是民族,可以是国家,甚至全人类全世界。光爱自己或者自己亲近的人,不能叫与人为善。与人为善这件事不能因人而异,而应普度众生。
二是积极向上——文化取舍决定人生。一个人应该以自己的生活姿态、工作姿态、处世姿态体现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心理。应该成为社会大集体里一个正能量分子。《初心》晓谕我们,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拥抱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拒绝甚至败落这个世界;你也不是孤立的,没有世界,没有他人,你无法生存和发展,所以你要散发热量,平衡自我也温暖他人。我就是我,与他人无关,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三是有所作为——收放有度决定价值。在我们化为尘土之前,我们都在消耗这个世界,消耗自然资源。如果我们不作为、没有贡献,我们就是一个纯粹的索取者。吸血鬼、寄生虫式的人生,怎能是人类的本愿呢?所以,我们要尽力所为,勤奋工作,回馈自然,报效社会,帮助他人。如果你不能创造大的价值,你就不要去消耗大的资源;小贡献就过小生活,小付出就不要乞求大获得。这也叫平衡,平衡是幸福的核心,你付出太多得到的回报太少,你的心里可能会失去平衡;你付出的很少,却在争取得到很多,你的人生就会失去平衡,人生就会失重,就容易撑不住而摔跟头。
四是有所担当——公平博爱决定贵贱。自然有风雨,社会有不平。有初心的人应该主动担当自然的救护者,小到扶起一个树苗,大到参与灾难救助行动,都是担当;有初心的人应当勇敢担当社会的干预者,加入对社会稳定的维护、公平的坚守、正义的执行、大爱的传播。这些看似很大、很空,其实事关人人。没有个体的维护,哪里有全社会的维护?没有人人繁荣执守,怎么谈得上全社会执守、国家执守?因为有每个个体的担当,家庭才存在,社会才稳定,民族才凝聚,国家才向上。有了这些,作为家庭的细胞、社会和国家的分子,才有起码的尊严可言。
四个方面,简单而又丰富,具体而又高远。原来,留住初心并不难。丁捷告诉我们,初心就在那里,就在你和他人出发的地方,就在那些没有成本、无需投资的精神世界里,就在我们善良美好的本愿里。你丢了,可以找回来。你没有,可以去重建。初心的光辉,一直在普照着人类的行程,也一直蕴藏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富矿,补给着我们的文化血脉。只要你真心想要,它很容易就能滋润到你的心灵,照亮你的行程。
《初心》让我们看到,这些年被认为已经“小众化、边缘化”了的文学,在回归它的理性和智慧,文学完全有能量抒写时代,干预世界——尤其是干预人心。从这个意义上看,丁捷没有辜负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