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顾艳有20多年了。那还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文坛上相继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女作家,顾艳也在其中。
顾艳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写诗和散文,1981年她做学生的时候曾在《北方文学》发表了她的第一组诗歌,1989年和1992年香港出版社曾出版过她的两本诗集《火的雕像》《西子荷》及一本散文集《轻罗小扇》。1996年和1998年,顾艳相继在《特区文学》和作家出版社发表和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杭州女人》。我注意到她的创作始于《杭州女人》,不久我们就在1998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女性文学研讨会上见面,之后又在2000年浙江省作家协会举办的顾艳创作研讨会上再度相见。
读了顾艳的《杭州女人》和第二部长篇小说《疼痛的飞翔》(2000年出版)之后,我的一个突出感觉是: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与作者本人十分相近,这其中自然有作者本人的生活境遇、情感经历和寻觅追寻的投影。这两部小说都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自我倾诉式的精神探索性。
此后她发表和出版过不少诗歌、散文随笔和人物评传类作品,这些作品自然不可忽视,但毋庸讳言,她的创作重心还是在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上。从1996年第一部《杭州女人》起,直到2011年《辛亥风云》止,历经15年,她一共发表和出版了10部长篇小说。20年,10部长篇,再加上人物评传,以及诗歌、散文、随笔等,她可以算是一个多产作家了。何况顾艳并不是专职作家,她几度赴美,一边当访问学者,一边仍然不忘写作。
如今,顾艳和解芳合著的《早安,写作》出版了。这本书是她们历年所写24个“作家印象”的结集,我在微信公众号上曾看到过几篇,勾起了我对往昔文坛人、事的回忆。从2004年开始,顾艳利用教学和写作的空隙时间,与解芳一起采访了林白、徐坤、徐小斌、莫言、陈思和、止庵、陈村等数十位作家,随后便开始给这些熟识的作家朋友写印象记。断断续续写了几年,大约有40余篇。印象记有多种写法,但顾艳对笔下人物的理解,始终与他们所写的作品分不开,她坚信什么样的作家成就什么样的作品。
我想起1998年我曾为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疼痛的飞翔》写过序,在这篇题为《顾艳:永远的追寻》的序文开头,我曾引用过她《心灵独白》中的一段话:
除了文学,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长久地吸引我的兴趣和注意,只有写作才能够使我那样地锲而不舍,那样地不顾一切,那样地一往情深……
是的,学者顾艳在繁忙的日子里,仍然“早起,写作”,文学仿佛是她的“终身伴侣”。
这本书中所写到的24位作家,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你不妨读一读。读下去,也许就能勾起你阅读的兴趣和对过往人事的回味。
(《早安,写作》,顾艳、解芳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