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用艺术个性创造民族审美境界

□王 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在67年学术传统中,向来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直致力于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的艺术积累与理论总结。戏曲研究所承担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设课题“中国戏曲新流派系列研讨”,就是这种理论构想的具体体现。此次对金不换豫剧牛派丑行表演艺术和中国戏曲喜剧精神的研讨,从一位优秀艺术家的表演角度,探索一个流派的艺术传承,继而深入研究中国戏曲的喜剧精神,这是对独具民族审美趣味的戏曲表演艺术进行的总结和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相互推进的良好范例。作为新流派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研讨必将为豫剧乃至中国戏曲丑行表演艺术的总结带来更好的契机。

中国戏曲是崇尚行当表演的艺术样式,在诸多行当中,丑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梨园行有“无丑不成戏,无技不成丑”的说法,正展示出丑行在戏曲艺术体系中的特殊性,也显示出丑行所承载的主体的角色形象总是偏重于表现滑稽、幽默、开朗、明快的喜剧型人物,承载了中华民族在饱经忧患的社会变迁中始终昂扬乐观的民族精神。丑行艺术在中国众多戏曲剧种中都有极其精彩的呈现,戏曲丑行在历代艺术创造中塑造过众多让人经久难忘的艺术经典。这是中国戏曲艺术遗产中至为宝贵的内容。在当前的艺术创作中,丑行表演渐趋零落,丑角形象也渐趋边缘化,特别是喜剧艺术在戏曲新创中凤毛麟角,这是让人备感遗憾的。

豫剧牛派丑行艺术用最具人民性的生活语言、最具人民性的情节故事,表达出了民间情感、民间智慧、民间思想以及民间趣味,展现了中国戏曲千百年来立足民生、扎根乡土的艺术理想。金不换是牛得草的亲传弟子,长期以来,扎根鹤壁,坚守基层,深入传承牛派经典剧目和艺术品格,精益求精,让牛派名剧《唐知县审诰命》在长期演出中更具当代质感;同时,深入吸收京剧、昆曲艺术,创作大量保留剧目,拓展了牛派艺术的剧目库存和形象类型,也让具有草根特质的牛派艺术同时具备了表演精准、唱腔优美、风格谐趣的更加阔大的艺术格局。前代经典是戏曲前辈数十年坚守舞台过程中,经过时代和观众选择后形成的个性化创造,一部经典就是一个漫长艺术人生的集中聚焦。经典要传承好,显然无法完全复制前人独特的艺术生命,但却可以通过后人一生的积累和创造,用不断的艺术再创造来加以延续。金不换用自己的“芝麻官系列”,赋予前辈经典艺术和个人保留作品以独特的个性风采,形成“牛派”、“金韵”的艺术分野,走向了更加个性化的凝练。金不换在艺术传承和艺术拓展上做到了精准传承、合理发展,把握住了创造的前提和创造的规律。通过对金不换牛派丑行表演艺术的理论总结和研讨,戏曲理论界应该对戏曲丑行表演艺术和中国戏曲的喜剧精神引起高度重视,用切实的理论建设来引领并提振丑行艺术,激发对于戏曲创作风格多元化的理论自觉。

2018-09-28 □王 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 1 文艺报 content45939.html 1 用艺术个性创造民族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