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6日至10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贾平凹作品专题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在会上讲述他的文学创作历程。
贾平凹说,作家要有饥饿感,“人必须常有机警之心,写作必须要有饥饿之心”。作家不仅要写出自己的饥饿感,还要写出大家的饥饿感。他坦言,当下的中国文学并没有深刻地影响其他国家,这需要中国作家们增强自己的能量,致力扩大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
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澳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贾平凹小说的丰富内涵及国际传播价值。大家谈到,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所接受。这再一次说明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有可能走向世界。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但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之际,与会学者认为,这就需要包括外语界学者和中文界学者在内的人文学者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与接受。翻译中国文学,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有关中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形式,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文学要进一步走出国门、走进海外读者的内心世界,拨动海外读者的心弦,引起海外读者的共鸣。在这方面,翻译的中介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好的译文,在语言层面上,自然、地道、流畅,而在文化层面,尽量传达中国文化的特征。 (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