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经典作家

论胡也频的社会剧创作

□邱 霞

胡也频,“左联五烈士”之一。1903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幼名胡培基,学名胡崇轩。曾用笔名崇轩、也频、胡一平、宛约等。1924年12月9号,由孙伏园举荐,胡也频与荆有麟、以前的海军学校同学项拙合办《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并开始在该刊发表小说和短文。1930年5月,胡也频加入左联,不久,经冯雪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在参加会议时被捕,2月7日在上海龙华与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等一起被国民党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

胡也频在中国文坛上以小说与诗歌而闻名,其实,胡也频也创作了不少戏剧作品,他的戏剧创作虽只集中在1927到1928年间,但在1920年代的中国剧坛也占据一定的地位。尽管胡也频说自己写戏剧“在我算为一种颇孟浪的事”,“我写剧本——开始写第一篇剧本就是偶然的。在不曾写着第一篇剧本之前我没有想写戏剧的冲动和计划。”(胡也频《〈捉狭鬼〉序》)但胡也频还是很早就与戏剧结缘,他出生于京剧艺人之家,这使得胡也频从小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1914年,胡也频11岁时,就读一所教会学校——崇德小学,由于他聪明好学,有一定的文艺细胞和文艺基础,很快便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他曾在校园戏剧《仲尼和项橐》中扮演过那个鲁国神童项橐的角色。

胡也频创作的戏剧作品共计9部,其中戏剧集《鬼与人心》(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4月初版)收录4个剧本:《鬼与人心》(两幕剧)、《瓦匠之家》(独幕剧)、《洒了雨的蓓蕾》(两幕剧)和《狂人》(三幕剧)。戏剧集《别人的幸福》(华通书局1929年12月初版)共收录五个剧本:《别人的幸福》(独幕剧)、《捉狭鬼》(独幕剧)、《幽灵》(独幕剧)、《资本家》(独幕剧)和《绅士的请客》(两幕剧)。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共收录胡也频10部剧作,该书认为载于1927年9月13-14日《晨报副刊》上的署名“苑约”的独幕剧《溪边》也系胡也频所作,该书第335页直接注明苑约即胡也频。然发表于1927年12月13-19日的《晨报副刊》上的署名“宛约”的《资本家》一剧,《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也标明作者是苑约,这显然是笔误。除《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外,尚无其他资料表明《溪边》系胡也频所作。有鉴于此,《溪边》一作存疑,本文暂且不加论述。其中《瓦匠之家》还被收入1935年出版的洪深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九集《戏剧集》中。

彭耀春认为胡也频的戏剧创作可分为爱情剧和社会剧两类:他的爱情剧集中表现青年学生、教授、画家、职员等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着意于对五四时代“个性解放”、“婚姻恋爱自由”大潮的冷静反思,通过“痴心女子负心汉”的现代模式和新人物旧道德的对比反差,掀开生活的面纱,鲜明地揭发出在新装束新名词下旧道德的复辟。同时,胡也频也是一位社会感很强的剧作家,他戏剧创作的视野还扩大到当时社会的许多方面,从下层社会的贫困愚昧、中层社会的自私贪婪,到都市工人的饱受压榨和终于抗争,触及到当时中国民族矛盾、劳资冲突、贫富对立等社会生活的本质(彭耀春《胡也频戏剧创作简论》 )。

诚然,胡也频戏剧根据题材可分为表现自由与爱的生活剧和揭露黑暗与丑的社会剧两类,其社会剧以《瓦匠之家》《资本家》《幽灵》和《绅士的请客》四部剧作为代表。他把戏剧的笔触深入到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深入揭露日益凸显的阶级矛盾,生动勾画了为富不仁者的丑陋嘴脸,高度颂扬了社会底层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精神、愤懑的反抗情绪。胡也频成为左翼戏剧运动初期的一支生力军。

胡也频之所以创作数部揭露阶级矛盾等的社会问题剧,转向左倾、走向革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他的贫苦出身。胡也频从小经历了饥饿、寒冷、屈辱、孤单,过着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见惯了贫苦大众为求得生存而痛苦挣扎的场景,对造成这种现状的黑暗社会充满了愤恨与反抗。

他的《瓦匠之家》就是“想用写实的手法,去写出那中下层社会的痛苦生活的”(洪深《中国新文学大系 戏剧集 导言》)。《瓦匠之家》描写了城乡下层劳动者的非人生活,剧中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非常好赌;父亲是个瓦匠,嗜酒成性;女儿阿红在富家为仆,她备受女主人虐待,还要躲避男主人的非礼,每月少许欠款还被克扣大半。阿红不愿再去帮佣,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父母咒骂殴打女儿,全剧在阿红“我去!我去!”的哭声中落幕。该剧通过阿红的悲惨遭遇的叙写,发出了对丑陋社会的控诉,同时也对阿红父母的愚昧、贪婪和堕落进行了批判。胡也频曾有着与阿红相似的遭遇。他15岁时曾在老家一个金店当学徒,终日劳累,常受老板、大学徒们的刁难和欺凌。更有甚者,他还被诬陷偷走戒指,被老板捆在房柱上威胁、敲打。尽管后来洗清嫌疑,他却没得到一声道歉。这种凄惨屈辱的经历使胡也频对绅士等社会有钱阶层无耻、丑恶的嘴脸有着直观、清醒的认识。如果说《瓦匠之家》是从侧面写出了有钱阶层的腐朽本性,那么,他的《绅士的请客》一剧就以辛辣的笔法直接嘲讽了绅士及其太太的狡诈吝啬的丑态。绅士一时兴起,邀请36人做客,夫妻以为客人最多只能来到20多位。吝啬的太太让厨子只准备一桌的食材。谁知客人全部来到,绅士夫妻气急败坏,互相埋怨,最后只得忍痛拿出五块钱再办一桌。剧中厨子和听差时常露出的鄙夷神情和讥讽语气,这何尝不是胡也频内心的写照呢!

胡也频创作社会问题剧,第二个原因是普罗文化运动的大的社会背景。话剧舶来之初就起着宣传教化、启蒙民智的作用。胡适的《易卜生主义》明确倡导“写实主义”,号召戏剧作品要针砭时弊、揭批黑暗。五四社会问题剧的出现恰逢其时地承担着自由平等的启蒙重任。1921年成立的“民众戏剧社”就曾明确提出“为人生”的“艺术上的功利主义”主张。胡也频是五四时期诞生的知识分子,文艺“为人生”的思想深入骨髓。他在1924年12月与项拙等合办《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时,就明确倡导“为人生”的艺术主张,这个刊物的宗旨是:“艺术原是人生的表现”,反对“专以吟月弄花”“纯粹的艺术”和“为艺术”的倾向。洪深曾评价说:胡也频的《瓦匠之家》“多少是受了民国十四年以后‘第二次着重文学底社会作用’的影响”(洪深《中国新文学大系 戏剧集 导言》)。尽管此时文化界并没有明确提倡“普罗戏剧”和“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但是强调戏剧的战斗性和阶级性,认为艺术与政治应当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众多左倾戏剧家们的共识。

胡也频曾长期身处政治漩涡之外,大革命失败后,他也苦闷、彷徨过。冯雪峰的出现,是胡也频向左转向的关键人物。胡也频在1927年底,与作为共产党员的冯雪峰结识,冯雪峰对胡也频的影响不言而喻。在1928年前后,胡也频通读了大量的鲁迅和冯雪峰翻译的苏俄文艺理论书籍,进而读了一些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等书,对革命逐渐有了理解,逐渐左倾。他的《资本家》(创作于1927年12月)和《幽灵》(创作于1928年2月)两剧就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国家腐败、人民苦难的罪恶之源——资本家阶层,剧中的下层人民,尤其是工人阶级已经开始觉醒并走上反抗之路。

《资本家》里的棉纱厂厂主富成谷宁愿停产,亏本十万二十万,“只当是交易所的一次失败”,也不愿答应工人们适当提高工资、减少工时的合理要求。工人代表们据理力争,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由和平谈判发展到焚烧厂房。这表明工人阶级开始觉醒,他们的力量渐渐长大,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剧中的造胰厂厂主瞿温之是个非常开明的资本家,他的存在既是与贪婪顽固的资本家富成谷作对比,同时也表明剧作家对当时尖锐的劳资矛盾认识不够深入。

《幽灵》是胡也频一部比较另类的剧作,剧中一群死者在“幽灵”的世界里相遇,他们分别是工人(为工作而死的)、兵士(为打仗而死的)、诗人(为悲哀而死的)、著作者(为忧郁而死的)、舞女(为愤怒而死的)和乞丐(为饥饿而死的)。通过交谈,他们发现自己是一群同样不幸的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剧作在他们企盼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早日到来的欢呼声中落幕。该剧梦幻般的场景,类型化的人物以及尖锐怪幻的风格,明显受到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1920年代的中国作家将表现主义戏剧大致分为两类:以斯特林堡为代表的“自叙剧”,和以托勒、凯泽为代表的“叫唤剧”。这种“叫唤剧”带有强烈的左翼色彩,是“为热情所唤起而直接表现自我”的情感流露(胡星亮:《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诚然,《幽灵》受到斯特林堡《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的影响,但对其产生影响最大的还是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家托勒(托勒尔)的《变形》(1918年)和《群众与人》(1919-1920年)两剧。《变形》系托勒尔的第一部剧作,在题为“死者的兵营”的序幕里,战争时期的死者与和平时期的死者在公墓里争吵起来。第二场里,士兵们的骷髅匍匐地穿越一道铁丝网组成的障碍物。《资本家》和《幽灵》两剧标志着胡也频“普罗文学”创作阶段的开始,之后,胡也频暂时停止了戏剧创作,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到莫斯科去》(1929年)和《光明在我们的前面》(193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在创作小说和诗歌,编辑报纸副刊之余,胡也频创作了9部剧作,这在1920年代的剧坛也算是比较可观的。胡也频的戏剧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剧作题材广泛,涵盖情感婚恋和社会政治两大类型;人物众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底层大众、知识分子和资本家阶层;作品风格各异,既有写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也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实验之作;剧作美学风格鲜明,一般来说,他的情感生活剧多为喜剧,其中既有表现“人生愉快”的幽默喜剧,也有批判揶揄的讽刺喜剧,社会政治剧则大多是“表现人生悲哀方面”的悲剧和带有明显悲剧意味的正剧。胡也频对后一类剧作未能上演表示“叹惜”,是他认为“看不懂悲剧的观众”会“忽略去人生最大的悲的一面”,这是一种“阻碍戏剧发展的恶习”(胡也频《〈捉狭鬼〉序》)。这种思想与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劣根性批判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2018-11-19 □邱 霞 1 1 文艺报 content47097.html 1 论胡也频的社会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