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中国

《老舍和他的作品》

胡金铨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0月出版

在世界华语电影界享有新派武侠片宗师之誉的胡金铨(1932-1997),不只是一位电影导演,更不仅仅是局限于武侠片这一种类型电影创作的导演。美工和道具,是他入门影坛的本行。当演员和做编剧,则是他走向导演的前奏。除此之外,胡金铨还对历史和文学都颇有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支撑了他独具美学风格的多种类型、多种题材的电影创作,而且也转化成了好几本书面写作的成果。《老舍和他的作品》就是其中最特殊的一本。

与胡金铨其他几本著作明显不同,《老舍和他的作品》一没有牵涉电影,二没有展示作者本人的经历,全部的内容都聚焦于书名所指的“老舍和他的作品”。按照今天通行的说法,或许可以称之为一部关于老舍文学生涯的评传。而这部评传的得来,又是因为旁人在香港《明报月刊》发表谈老舍的文章,被胡金铨看出不少错处,《明报月刊》的总编辑胡菊人知道后,即邀请胡金铨来写老舍。于是,从1973年12月到1975年4月,时断时续,胡金铨在《明报月刊》发表了9篇评述老舍的文章。1977年,这些文章中的前8篇,曾由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以《老舍和他的作品》为书名结集出版。如今在北京出的新版同名书,增收了当年《明报月刊》上刊发的胡金铨谈老舍的系列文章第9篇,算是这组文章首次合为全璧、完整成书。

原载于《明报月刊》的9篇文章,在书中编排成了30章。前后时间跨度约50年,从老舍出生的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公历1899年2月3日)起,到抗战胜利后老舍赴美访问止。或许是没来及写,或许是特意留下空白,自陈是带着想要了解老舍赴死真相的目的写这些文章的胡金铨,并未把老舍人生和文学道路的最后十多年,纳入他对于老舍及其作品的这番谈论。尽管如此,老舍为人为文的鲜明个性,在夹叙夹议、娓娓道来的30章里,已经得到了凝练、剀切的细致刻画和深入剖析。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始终坚持他在书前借用老舍一篇小说的标题作题目的自序“不成问题的问题”里所说的一条原则:研究老舍,要以看过老舍大部分的作品为前提,不能只看着老舍的小说和剧本就大发议论。

为了写这些文章,据说胡金铨自己花钱去伦敦大学的东方图书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现代中国图书馆和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等地查阅了大量资料。在老舍研究的资料已多有汇编出版的今天,《老舍和他的作品》在搜集和依托材料方面的苦心孤诣,似乎显得平淡了许多。但看看作者当年从全面的作品阅读和材料爬梳,特别是设身处地体察老北京小市民为人处世特点的心理共感中生发、提炼出来的一些见解,如:“老舍在很多书里都以‘北京骨泉人’做主角,描写得也确是入木三分,因为他自小在那种环境里长大,而且自己也是其中之一。”(第二章)“老舍有个习惯,喜欢夸大自己的穷困。”(第十二章)“经过他这次亦庄亦谐的劝解,风潮终于平息了。其实老舍内心里极痛恨学生闹风潮。在很多作品里都表现了这一点。”(第二十二章)都仍然有一种发人所未发的新鲜感。

2018-11-28 胡金铨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0月出版 1 1 文艺报 content47243.html 1 《老舍和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