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学院

日本新经典

平野启一郎 推荐人:周砚舒

作家简介:平野启一郎23岁时创作的处女作《日蚀》获第120届日本芥川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芥川奖获得者。此后笔耕不辍,出版了20余部小说及评论,先后获得日本艺术类文部科学大臣新人奖、BUNKAMURA双叟文学奖、法国艺术文化、两度获得渡边淳一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日蚀》(1998年)、《一月物语》(1999年)、《葬送》(2002年)、《决坏》(2008年)、《填补空白》(2012年)、《曙光号》(2009年)、《剧演的终章》(2016年)、《一个男人》(2018年)。目前国内翻译出版的有《日蚀》《一月物语》《无颜者》《曙光号》等作品。将要出版的有《高濑川》《我是谁——从“个人”到“分人”》《葬送》。除小说外,平野启一郎还发表了《文明的忧郁》(2002年)、《我是谁——从“个人”到“分人”》(2012年)、《“生命力”的方向——变化的世界与分人主义》(2014年)、《今后的自由》(2017年)等评论。

推荐理由:平野启一郎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新颖奇特,创作主题涉及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宗教与恐怖主义、人类伦理与战争,是继大江健三郎之后又一位百科全书式创作的作家。作品充溢着语言的内心与哲学的思辨,是当今日本颇具话题性、冲击诺贝尔文学奖呼声很高的一位青年作家。目前仍是平均每年创作一部长篇的作家。根据他的《剧演的终章》改编的电影将于2019年秋上映。

从第一部小说《日蚀》开始,平野启一郎就非常关注人与社会共生的问题,提出了与“个人”相对的“分人”概念。“一个人并不是‘不可分割individual’的存在,而是‘可分dividual’成多个‘分人’”。“分人”是自我对不同他者的应对,只有在他者的对照下才能形成自我。对不同“分人”的认知意味着对不同环境和关系的接受,据此获得慰藉生命的力量。之于个人的深入探索是平野启一郎融现实于魔幻之中的超越性尝试,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亦具有重大意义。

中村文则 推荐人:李硕

作家简介: 中村文则,本名轴见文则,日本当代小说家。1977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东海市,2000年毕业于福岛大学行政社会学院应用社会学系。2002年,他凭借小说《枪》摘得第34届新潮新人奖桂冠,由此登上日本文坛。此后,中村文则陆续获得各项重要文学奖。2004年,小说《遮光》获得第26届野间文艺新人奖。次年,小说《泥土里的孩子》获得第133届芥川奖。小说《掏摸》则于2010年和2014年分别斩获第4届大江健三郎奖和第4届大卫·古迪斯奖。

推荐理由:中村文则凭借社会学教育背景和敏锐的洞察力,在作品中深刻反映出青年失业、社会边缘群体犯罪等日本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尖锐问题,由此呼吁人们关注社会边缘群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村文则并非立足于表现纯粹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在书写社会阴暗面的同时,始终不忘对濒临绝境的边缘人物给予人文关怀。小说《掏摸》的主角是一个青年扒手,他在或主动或被迫地犯下触犯法律的罪行后,面临濒死困境。结尾处,青年扒手看到远处象征“希望”的高塔,受到激励般地全力抛出身上仅存的血染硬币求救,希求改变死亡的命运。这种对人物命运的悲悯及尝试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创作方式,非常接近大江健三郎。另外,中村文则的作品还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征。有日本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再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及卡夫卡作品中的存在主义风格。

自2002年出道成为作家至今,中村文则共创作长篇小说15部,出版中短篇小说集3部。其作品已在世界上18个国家及地区翻译出版。目前大陆出版中村文则汉译小说3部,分别是《在那忧郁无尽蔓延的黑夜》《世界的尽头》和《掏摸》。相比之下,台湾对中村文则的译介更为积极。《掏摸》《枪》《教团X》《泥土里的孩子》《恶与假面的规则》(台译《邪恶规则》)《王国》均已在台湾出版发行。近年来,中村文则的小说屡次经改编后被搬上荧幕。小说《最后的命》《火》《恶与假面的规则》《去年冬天与你分别》《枪》均已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目前,中村文则的文学创作活动正处于活跃阶段,平均一至两年便有一部优秀长篇小说问世。在文学阅读日益流行化、网络化的当下,中村文则在坚守严肃文学创作的同时,尝试在作品中适当加入贴合年轻读者的要素。这种创作方法的尝试,扩大了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了其作品日后成为新一代文学经典的可能性。

井上厦 推荐人:陈青庆

作家简介:井上厦,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山形县东置赐郡小松町(今川西町)。大江健三郎称井上厦为“天才”,并视其为最敬爱的同时代文学工作者。日本当代戏剧家三谷幸喜、野田秀树等均深受其影响。

井上厦幼年生活坎坷,5岁丧父。父亲井上修吉生前为无产阶级文学刊物《战旗》供稿,并以小说《H丸传奇》获《Sunday每日》第17届大众文艺新人奖。井上厦自幼决心继承父亲遗志,从事文艺创作,中学时对戏剧和电影产生浓烈兴趣。1953年被上智大学文学院德国文学系录取,中途休学两年,后转至同校外语学院法语系,由此开始文学创作。

推荐理由:井上厦毕生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著作颇丰,获奖经历不胜枚举。剧作曾获斋田桥戏曲奖、岸田国士戏曲奖、纪伊国屋演剧奖、读卖文学奖(戏曲)、teatro演剧奖、谷崎润一郎奖、鹤屋南北戏曲奖等奖项。小说曾获直木奖、日本SF大奖、读卖文学奖(小说)、吉川英治文学奖、菊池宽奖等奖项。戏剧代表作有《道元的冒险》《上海月亮》《和爸爸在一起》等。小说《手锁心中》《吉里吉里人》《不忠臣藏》也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

井上厦作品的立足点并非时代或地理位置的“中心”,而是始终着眼于“边缘”,持续描写远离中心权威的小人物命运,在一个个普通人身上揭示社会的荒诞与变革的希望。小说《吉里吉里人》以幽默的笔调描绘出日本东北部一座无名小村庄的独立风波,以这个各方面均与现实日本截然相反的虚构乌托邦,讽刺战后日本的诸多弊病。戏剧《和爸爸在一起》则从广岛核轰炸幸存者的视角出发,深刻反思包括天皇在内的每一个日本人的战争责任。

“笑”是井上厦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他认为唯有笑才能在瞬间消解悲伤、痛苦、恐惧、不安等人类所有的消极状态。在《上海月亮》《人间合格》《头疼肩酸的樋口一叶》等以鲁迅、太宰治、樋口一叶等文学家为主人公的戏剧中,井上厦秉承“让复杂变简单,让简单变深奥,让深奥变有趣,让有趣变严肃”的创作风格,通过对现实人物的姓名、性格乃至历史细节的错位变换,赋予作品颠覆性的戏剧张力,传递出“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仍坚信明天比今天更好的、作为希望的笑”。

井上厦的作品在海外拥有广泛的阅读受众。譬如1994年发表的《和爸爸在一起》,已被译介到中、英、法、德、俄、意等多个国家。然而,国内对这位可载入日本现代文学史作家的译介尚少,目前仅出版了《上海月亮》《手锁心中》《青叶繁茂》《十二人的信》等作品。尽管井上厦于2010年4月猝然离世,但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依然强劲,理应在国内获得更多译介与研究。

古井由吉 推荐人:翁家慧

作家简介:古井由吉,日本作家,德国文学研究者,“内向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生于东京,从东京大学文学部德语专业本科毕业后在该校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德语和德国文学专业修完硕士课程。曾先后在金泽大学、立教大学任教,1970年辞去教职,开始职业作家生涯。

古井最早的文学活动可以追溯到高中时代,他加入了文学同人杂志《惊起》并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辞职后发表的小说《杳子》(1970)获得1971年的芥川奖,一举成名并由此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代表作品还有《妻隐》(1970)、《围成圆圈的女人们》(1970)、《男人们的团坐》(1970)、《行隐》(1971)、《梳子之火》(1973-1974)等。他的中期三部曲《圣》《栖》《亲》把故事的舞台设计中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新建小区,在浓密的空间里讲述男女之间的情感故事。晚年作品开始关注衰老问题和老年人问题,代表作有《白发之歌》等。其中,1971年,《杳子》获得芥川奖。1980年,《栖》获得日本文学大奖。1983年,《槿》获得谷崎润一郎奖。1987年,《中山坂》获得川端康成文学奖。1990年,《假往生传试文》获得读卖文学奖。1997年,《白发之歌》获得每日艺术奖。2012年,出版了《古井由吉自撰作品》(全八卷)。

推荐理由:200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文化厅为了向海外译介和推广日本现代文学作品,策划了JLPP项目,遴选明治以来最有代表性的日本现代文学作品,全球征募译者,成立翻译专家委员会,评选出最优秀的译本,并在各国出版和发行,同时赠书给各国的图书馆和大学等相关机构。这个项目到2016年为止,一共遴选了180部作品,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印尼语等多个语种。其中,第二届的入选作品中就有古井由吉的小说《白发之歌》,目前已经出版了英译本和法译本。2018年1月,新潮文库出版了大江健三郎和古井由吉的对谈录《渡过文学的深渊》,其中大江在谈到古井的文学作品时赞叹《杳子》是一部佳作,并指出古井文学的魅力在于晦涩与明快交织在一起的文风,对于日语写作者而言是一次先锋式的语言实验。目前,中国国内有零星研究成果,但没有一部作品中译本,作家的名字更少有人知道。作为日本最后的纯文学流派(内向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古井文学的译介和研究,无疑能够为处于文学类型多样化和文艺思潮转型期的中国文坛提供另一种借鉴。

远藤周作 推荐人:熊淑娥

作家简介:远藤周作,号狐狸庵山人,日本作家、批评家和剧作家,生于东京,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1935年受洗成为天主教徒。1955年凭借《白种人》获得芥川文学奖。1957年发表的《海与毒药》先后获得新潮社文学奖和每日出版文化奖,奠定了其文坛地位。1966年出版长篇小说《沉默》,获得谷崎润一郎奖。1978年出版《基督的诞生》先后获得读卖文学奖和日本艺术院奖。1980年小说《武士》获得野间文艺奖。1993年出版《深河》,次年该作品获得每日艺术奖。此外,他还先后获得罗马教廷骑士勋章和日本政府文化勋章等荣誉,并先后担任芥川文学奖评委和日本笔会会长。

推荐理由:远藤周作作为一名天主教徒,作品多探讨日本的精神风土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如《海与毒药》取材于美军俘虏活体解剖事件,《沉默》描写的是基督教徒改信佛教的故事,晚年大作《深河》则显示出泛神论倾向的宗教观。他的作品在欧美获得很高评价,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目前大陆引进的作品有《哀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海与毒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深河》(南海出版公司,2013)、《沉默》(南海出版公司,2013)等。值得注意的是,远藤最重要作品《深河》《沉默》的中译本译者均为台湾人,可以说大陆的译介程度与其在日本文坛地位是不相称的。加大远藤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力度,有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日本人的国民性、日本人的宗教意识和日本文化的理解。

高桥源一郎推荐人:温潇

作家简介: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明治学院大学教授。他擅用散文诗般的文体异化语言,引用素材包罗万象,从高素质的精英文化到漫画、电视等大众文化无所不包,采用讽刺和模仿的前卫文风,是日本后现代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是すばる文学奖、群像新人文学奖、野间文艺奖、中原中也奖、萩原朔太郎奖等奖项的评委。

推荐理由:代表作有小说《再见了,帮派们》《优雅感伤的日本棒球》《日本文学盛衰史》《再见了,克里斯托夫罗宾》等;其他,还著有《与“恶”作战》《爱的核电站》《我们的民主主义是个啥啊》等小说和随笔集;近作有《我们决定如此爱这个国家》(2017)、《在树下慢慢说晚安》(2018);作为具有小说方法论意识的作家,高桥源一郎的文艺评论也是一流的,《莫非文学竟如此难懂》《“恐怕并非是文学”症候群》《文学没什么好怕的》等文章被公认为文采斐然。

1981年出道作品《再见了,帮派们》获第四届群像新人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奖。1988年《优雅感伤的日本棒球》获第一届三岛由纪夫奖。2002年《日本文学盛衰史》获第13届伊藤整文学奖。2012年《再见了,克里斯托夫罗宾》获第48届谷崎润一郎奖。

其中,《再见了,帮派们》以独创的文体描绘了诗人“我”与恋人“S·B”以及一只叫“亨利四世”的猫共同经历的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充满爱的生活。发表之际,评论家吉本隆明对这篇出道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流行文学中最棒的作品。它是作者无意识中集合了村上春树、糸井重里、村上龙,还有之前的筒井康隆、栗本薫等人创作精华的首部作品。”

《优雅感伤的日本棒球》获第一届三岛由纪夫奖时,评委委员江藤淳对其语言的自由性大加赞赏,大江健三郎亦赞同。

《日本文学盛衰史》体现了作者与明治时期的文学进行的内在对话,最终以现代的语言和明治时期的文学语言相重叠的方法论贯穿其间。今年6月,该作品被搬上舞台后,成为日本国内的一大话题。

目前,高桥源一郎仍然健在,是依旧活跃于日本当代文坛的有力作家之一,对于政治现状、社会问题也勇于发声、大胆批判,幽默感亦首屈一指,具有超世代的影响力,将来势必留名于日本文学史。可惜高桥的作品在中国还未被关注,未有译作出版。

2019-01-07 1 1 文艺报 content47803.html 1 日本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