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3届曹禺剧本奖)颁奖活动4月2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5部优秀剧作获奖,分别是:花鼓戏《桃花烟雨》(曹宪成)、闽剧《双蝶扇》(王羚)、淮剧《送你过江》(陈明)、儿童剧《山羊不吃天堂草》(冯俐)、话剧《遥远的乡土》(步川)。这些剧作反映了近年来广大戏剧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反映了他们立足现实、胸怀祖国,为民族铸魂、为时代放歌的艺术品德。戏剧语言的文学性、结构的完整性与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是这些获奖剧作的共同特点。
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曹禺先生,是20世纪杰出的剧作家,他那魅力长存、久演不衰的剧作是后人企慕的范本。以其名字命名的戏剧奖项,肇始于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后更名为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2005年,经中宣部正式批准,曹禺剧本奖并入全国性戏剧艺术综合性奖项中国戏剧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联合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 。
2019年度第七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3届曹禺剧本奖),经申报、审核、初评、终评、公示等一系列程序,优中选优,从60多部剧作中精选出5部优秀剧作,其中包括戏曲3部:花鼓戏《桃花烟雨》(作者曹宪成,湖南省剧协推荐)、闽剧《双蝶扇》(作者王羚,福建省剧协推荐)、淮剧《送你过江》(作者陈明,江苏省剧协推荐)。儿童剧、话剧《山羊不吃天堂草》(作者冯俐,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推荐)、话剧《遥远的乡土》(作者步川,江西省剧协推荐)。这些剧作反映了近年来广大戏剧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反映了他们立足现实、胸怀祖国,为民族铸魂、为时代放歌的艺术品德。
用真情讲好中国故事
众所周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尽管人们对戏剧的剧场性越来越重视,但一部戏剧演出的成败得失,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剧本的构思水准和艺术价值。戏剧有其自身的范式,如何尊重艺术规律,以艺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新时代赋予剧作家们的现实命题。
纵观本届获剧本奖的5部剧作,就选材范围而言,既有传统文化与历史的交织,也有脱贫政策与现实人生的机遇;既有对解放战争中革命征程的回望,也有改革开放背景下少年心智的成长。就风格、类型而言,既有饱含古典意味的传统戏,也有反映现实人生的现代戏;既有活泼轻松的乡村喜剧,也有缠绵悱恻的历史悲剧;既有回望乡土、前路漫漫的人生正剧,也有慷慨悲歌、热血写就的英雄史诗。就戏剧主人公而言,有古代的士子娘亲与才子佳人,有现代的革命军人与支前百姓,有新时期奔小康的农民与进城打工的少年。此次胜出的花鼓戏、闽剧、淮剧,在现存348种传统戏曲中,都算不上是大剧种;来自江西的话剧和北京的儿童剧也是异峰突起,它们以浓郁的文化特色和鲜明的审美品格,展现了近年来戏剧创作的实绩,以及戏剧艺术发展的实力。
以戏剧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并不仅仅是叙事学方法论问题,而是创作立场和艺术导向问题。精准脱贫的戏剧,不容易写,写好更难,但是花鼓戏《桃花烟雨》却别出心裁,将严肃主题戏曲化,将生活矛盾喜剧化,把湘西十八洞的扶贫故事讲得酣畅淋漓,饶有风趣。
苗岭举行的花山节上,热情豪爽的年轻男女载歌载舞,互诉衷肠,可是桃花寨的青壮男人却被冷落一旁。因为这里贫穷落后,爱情成了奢望,扶贫队长隆富平急的没了主张。年轻的阿牛和阿雀相爱,就因为阿牛饭量大便被阿雀的父亲骂。壮年的麻长贵爱着寡妇麻丽花,但麻丽花却说谁能供儿子读书她就嫁给他。村里的能人石青峰一家三口回来了,他和妻子龙伲珍在四川帮老板种植猕猴桃,获利颇丰,夫妻恩爱,生活富足,令人羡慕。扶贫队长隆富平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他拉着石青峰喝酒赌誓,软磨硬泡让他带领全村人承包荒山,种植猕猴桃。喜剧性冲突和行动就在一群带着泥土气息的村民间展开。扶贫队长为了留住人才喝酒喝得胃出血,还差点受到组织处分。石青峰有抱负有担当却惧内,龙伲珍漂亮能干、泼辣强硬,却发财心切,狡黠的石青峰耍尽了花招,任性的龙伲珍不依不饶。眼见着丈夫钻进穷山沟有钱不挣,龙伲珍又气又恼,愤怒中离婚出走,谁知落入石青峰的圈套。果实累累的季节,有情人皆成眷属,桃花寨一片欢腾。
该剧没有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在经济利益面前夫妻反目,在现实纠葛中村民们互不信任,但是喜剧冲突却是不爆不燥,恰如其分。矛盾在情节递进中缓解,冲突在团圆结局中湮灭。一台小人物沾满烟火气、活色生香的生活,映射出时代变化中农民的真实人生和精神面貌。
乡土中国既生长着鲜活的现实故事,也蕴含着久远的历史传奇。话剧《遥远的乡土》让历史展现于当下,传达着中国人的价值判定和事理人情。咸丰年间,进士出身、官居翰林的余墨林是江右白鹤村人们的骄傲,乡邻们为他修建翰林楼。可是楼未修成,余墨林已被贬还家。原来武英殿失火,烧毁了皇帝印书用的雕版,余墨林本来人在外地,但是为了救下50多位工友的性命,他独自揽下责任。他的母亲、年近七旬的梅太夫人,告诫他去掉官气,重新做人。母亲说,“做官事小,做人事大。做不了官,那是我们的福分浅;做不好人,那就是我们的罪孽深。” 母亲安排他做义庄总管,赈济一乡贫民,他却不愿接受这些琐碎事务,带领一批能工巧匠雕版印书,传播知识文化。家乡遭遇洪水,浊流横溢,饿殍遍地,眼看灾民要暴乱,知县却转嫁矛盾,逼迫余墨林筹粮五万石。母亲抱病出行筹粮筹款,客死他乡;余墨林忍痛卖掉雕版、书籍,以解燃眉之急。他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为此却开罪族人,被逐出族门。戏剧结尾时,余墨林被朝廷重新启用,赏四品顶戴花翎。远走他乡,他遥望故土,记住了母亲的话:“事无巨细唯在做,官有大小只是名”。
剧中,余墨林的命运大起大落,无论是在朝为臣还是在野为民,他都宠辱不惊,自性光明,体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荡胸襟。中国传统道德强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可为一己私欲小利蝇营狗苟,对于他者、族群、家国、道义富有责任。余墨林在庙堂能舍身救助众人,在乡野能舍财拯救饥民,危急时刻的从容镇定,关键时刻的舍我其谁,体现着传统士子的道义担当和精神品格。士不可不弘毅,正是这种人格修为和精神内核,体现了 “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正气,以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韵味。
以挚情渲染生命诗意
本届获奖的两个剧本《双蝶扇》和《送你过江》,都是主线贯穿式结构,一个取自古代,一个来自现代,时空距离较远,但抒情心性很近,体现的都是中国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情感和诗意。之所以把这两个戏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彼此有一种互文关系。
《双蝶扇》是一个错混、错爱的曲折故事,闺阁小姐林梦卿和书生陈子霖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以双蝶扇为定情物,誓比金坚。然而就在洞房花烛前夕,陈书生被诬陷,搅进一桩杀人案,秋后待斩。林小姐的父母瞒住女儿,打发她另嫁他人。新婚之夜,林小姐不胜酒力昏昏思睡,与新郎吴公子好事成双。然而第二天一早,林小姐发现真相羞愧难当。她赶去探监,向陈书生送还双蝶扇并要以死殉情。陈书生表示如能活着出去,一定娶林小姐为妻。林小姐欲离吴家时,发现有孕。吴公子被她的一腔真情所感动,前去搭救陈书生。陈书生冤狱平反,来到吴家,看到吴家光景,于是不辞而别,连夜进京赶考。在这一夜,吴公子也和家人买舟远去。他们二人都留下书信给林小姐,为了成全对方,他们各自另娶。只留下林小姐一人枉自叹息。为了爱或者成全别人的爱,到头来反把真情赋尘埃。情在这里既是支撑全剧的根由,又是造成悲剧的动力。
《送你过江》写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发生在苏北革命老区的军民生死爱情。其创作灵感来自一张历史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照片上是一位江南姑娘的背影,她正奋力摇橹,踏浪前行。剧中,位于长江边上的芦荻港,是渡江战役的前线,女村长江常秀带领民兵不顾生死支援前线。大战在即,江常秀邂逅了渡江部队教导员郭逸夫,十分激动。原来江常秀是船夫江老大家的童养媳,江家长子未及圆房就去世,江老大打算把她嫁给次子。当年在八路军的识字班上,常秀认识了郭教员,从此心心念念。部队开拔后,常秀把郭教员留给她的课本当宝贝,一直带在身上。此次二人相逢,彼此情深意长。为了找到被江老大藏起来的渔船,送解放军过江,江家次子被炮火击中牺牲,郭逸夫在渡江途中,为掩护常秀也不幸牺牲。这一场奠定了新中国历史的重要战役,被作者以一个小视角展开,以一对生死恋聚焦,真情因战火而光耀,生命因牺牲而崇高。
《双蝶扇》和《送你过江》都是悲剧,有意思的是,形成三角恋情的当事者,在道德层面上都无懈可击。利他主义的爱情,成全别人的心性,在剧本里形成误会的错失或者命运的打击,在巧合、悬念、突转与发现的编剧法中,变幻出曲折的情节和感伤的诗意。爱着女主人公的男人们,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最后都双双离去,只剩女主人公独自叹息,大有热烈之后是冷寂的意味。
以形象映现时代旋律
改编自曹文轩小说的儿童剧《山羊不吃天堂草》,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剧作。一方面此剧保留了原作的基本立意和叙事线索,另一方面又结合儿童剧的艺术特性和儿童观众的心理期许,对结构、节奏、场面、主题进行了新的阐释和演绎。
此剧表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小木匠明子与师傅三和尚以及小伙伴黑罐儿的进城务工经历。从明子被人举报,进了派出所后一言不发开始,逐渐展现他的生活镜像,打开他的内心世界。明子的现实经历形成了剧本的显性叙事,也是主题叙事;关于山羊遭遇的回忆作为一条隐性叙事,烘托主题;与紫薇的交往,对金钱的渴望,莫名的打击和挫伤,逐渐成熟和刚强的少年心理,成为前面两条线索的补充与延伸。这些线索相互交织,使得戏剧的内涵丰满起来。此剧总体叙事风格有意识流的特点,时空变化自由灵活,心理空间得以充分展现。
剧本淡化了原小说一些具体的时代生活背景,增强了整个故事的寓言性和象征性,剧本所营造的舞台意象,超越了一般的现实层面的拟态反映,从而成为戏剧的意象符号,凸显了隐喻化的表意功能。尽管明子有过被金钱诱惑、想要卷款私逃的瞬间,但是他的内心还是善良和纯真的,最终的选择还是诚实的面对。有过内心的挣扎才见出选择的重要。明子家里那些饿死不吃天堂草的山羊,成为明子迷惘动摇时自我预设的警示符号,也成为他自己刻写的道德律条。
如果要谈一谈本届获奖剧作的共同特点,我想是戏剧语言的文学性、结构的完整性与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这些剧作都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融会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和美学旨趣。
此外,表现时代,关注现实,反映人生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新时代农民创业者石青峰、秉承士大夫文化精神的余墨林、出身上海世家的解放军教导员郭逸夫、从童养媳变成女村长的江常秀、婉媚多情又忠贞不二的林小姐、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磨砺却顽强的自我救赎的少年明子,都给人留下鲜明而独特的印象。
再有,这些戏剧铺排演绎了各种人生情境,供人们咀嚼品评各种情感心性。戏剧因为重在抒情,所以充满诗性。其中戏曲剧作带有中国传统的剧诗品格,便是话剧、儿童剧也保有诗化现实主义的美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