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银线,可以缠绕时光的轨迹;一把刻刀,可以雕琢不朽的思想;一双巧手,可以捏造梦想的模样……技艺的炉火纯青,源于工匠之心。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文化内涵中饱含着中国人勤劳、坚韧、坚守的精神,是从业者秉持匠心的具体体现。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筑梦情缘》,通过对建筑者群像的塑造,诠释了建筑从业者坚守信念、勇敢追梦的美好品质和为民为国的情怀格局。
细节艺术呈现东方美学。建筑是民众生活的基础,也是承载时代精神的艺术样态,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去寻求建筑中的美学风貌。《筑梦情缘》中女建筑设计师傅函君追求细节,她以“纳四海精材,尽细致之功”的工艺观,在古法之上进行创新,在建筑规划中提取中式符号融入建筑,比如在设计中华大楼时使用轴线设计造型对称的手法,精致的镂空在沉稳均衡之余,又带来富有古典建筑特色的视觉效果,每一处细节的安排和设计都较为考究。
不仅是剧中的建筑,该剧在年代质感的呈现方面也非常细腻。人流如织的码头、破败的棚户区、石板路、黄包车、茶水铺子,甚至是街边布制的商家招牌,每一处细节都很有老上海的风味,年代感十足。除了上海市区,《筑梦情缘》还有对当时浙江滨海小城的场景还原,小到街边包子铺蒸腾的热气,大到一栋建筑、一条街巷,《筑梦情缘》所展现的,是充满生气和复古质感、既符合记忆、又跃然鲜活的年代。该剧以独具韵味的艺术呈现演绎“古为今用”,重现东方美学意境。
观古鉴今展建筑师风骨。“匠心”是一种高度,意味着一心一意、专注、精益求精,更可贵的还在于,创造者那份矢志不渝的热爱。《筑梦情缘》中傅函君作为女性建筑设计师,勇于追求自我价值。匿名参加比赛获奖,以思维创新的作品有力战胜洋人建筑师,获得同乡会馆的竞标,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女性建筑设计师也能在行业内站稳脚跟。而留学归来的建筑师杜少乾,尽管在创作理念上与傅函君有所不同,对女性建筑师怀有质疑态度,但遇到好的构思他也会加以肯定并虚心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择一事终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们在时光中打磨技艺,锻炼自身能力,对“匠心”作出应有的诠释。
所谓匠心,不止于一人一器,它还在于创造性的构思。匠心精神应在时光流转中不断精进,在传统与现代中实现融合、平衡。剧中傅函君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在设计无锡同乡会馆时,她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在极具现代化的外形设计中,加入“方胜”、“如意”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素,创新、继承、借鉴、融合,该剧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展现了建筑师致敬传统、锐意创新的民族气节。
群像描绘热血奋斗精神。剧中人物体现的动人情感与真挚理想令人印象深刻,建筑师群体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推进了民族建筑事业的发展,令人敬佩。以沈其南和傅函君为代表的建筑人克服重重质疑和困难,匠造出真正想民之所想的经典建筑,实现了个人的职业追求与崇高的社会价值。他们遵循资源共享的原则,为中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坚定探索民族文化之精髓,用创新方式革新传统,展现了建筑师的责任和担当。
一个领域从无到有,一件作品从粗糙到精细,不仅需要工匠不断改善技术,提高水平,更需要他们以真心践匠行。沈其南为了制造出能抗衡“外国造”的中国红砖,坚持不懈地试验;尽管永晟打样部的工作能力薄弱,但是他们付出更多时间精力以勤补拙。《筑梦情缘》诠释了建筑从业者热血筑梦、坚守理想的情怀,他们无论是初出茅庐还是身经百战,都坚守信念,在平凡中孕育伟大、立足本职,用行动诠释不忘初心,他们代表了无数心存理想的小人物,一辈子兢兢业业,在大时代下努力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服装造型严谨,与上世纪30年代上海城市洋溢的摩登审美风气相吻合,该剧主创团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良苦用心,戏里戏外,皆是各行各业追梦人的一次深度呈现。